送洪维那
笑把虚空一口吞,髑髅瞥转振乾坤。
破沙盆有儿孙在,玉笛横吹出海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笑着一口吞下这无尽的宇宙空间,把生死抛在脑后,扭转乾坤。破碎的沙土中孕育着新的生命,悠扬的笛声随着海浪飘荡在遥远的海边。
去完善
释义
1. "笑把虚空一口吞":这里"笑把"是动词短语,意为笑着去做某事;"虚空"指天空或广阔无边的空间;"一口吞"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意指天地间的事物都被我掌握在手中。整句话意思是诗人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胸怀,仿佛能包容整个宇宙。
2. "髑髅瞥转振乾坤":"髑髅"在这里指的是人脑中的骨头,暗含人的精神和意识;"瞥转"表示瞬间的转变;"乾坤"是指天地,象征整个世界。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通过精神的力量来改变世界。
3. "破沙盆有儿孙在":"破沙盆"是诗人对尘世的比喻,象征着破碎的世界;"儿孙"在此代表尘世中的人;"在"表存在。这句话意味着虽然世界看似破碎,但仍有生灵在其中生生不息。
4. "玉笛横吹出海门":"玉笛"指用玉石制成的笛子,代表着音乐的美好;"横吹"即横向吹奏;"海门"指江河的入海口。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想象自己吹奏着玉笛,美妙的音乐飘荡在海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僧人洪维那的形象以及他在诗中表现出超脱世俗的意境的诗篇。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洪维那的豪放个性和高远的理想追求。
"笑把虚空一口吞",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出洪维那的豁达气度。他犹如一个英勇善战的勇士,面对困境时谈笑风生,充满了自信。同时,"笑把虚空一口吞"还暗示了洪维那在修行过程中所持有的乐观态度。
"髑髅瞥转振乾坤",这句则以视觉形象和声响效果相结合,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其中的"瞥转"一词,意味着瞬间的转变,突出了洪维那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应对能力。同时, "振乾坤"则表达了洪维那想要改变世界、影响世界的愿望,显示了他在修行路上的坚定决心。
"破沙盆有儿孙在",描述了洪维那作为一代宗师的形象。他以破旧的沙盆为象征,表明了自己的地位与成就,同时也寓含着对于佛教传承的责任担当。此句通过对比,突显了洪维那的精神境界与物质环境的强烈反差,从而展示了他那种与世无争的超然风度。
"玉笛横吹出海门",这一句则是用比喻的方式刻画了洪维那作为一名诗人的才情与气魄。"玉笛"是古代文人墨客用以抒发情感的工具,象征着高雅的文艺修养;而"横吹出海门"则表示其音乐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宛如汹涌澎湃的大海般充满激情。这首诗通过对洪维那的描绘,表现出了他对世间万物的一种洞察力和理解力,流露出深厚的宗教情怀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洪维那》是北宋诗人释普岩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收录于《全宋诗》卷六十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句“别岸孤舟尽日闲”和“江湖秋水共长天”推测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秋天。在秋天这个季节里,由于天气渐冷,湖水逐渐变深,人们往往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行。结合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很可能是释普岩在秋季送友人洪维那时的创作。
其次,通过查阅资料可知,释普岩是一名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僧人,他在佛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又擅长诗歌创作。在他的生活中,与其他僧人和文人士大夫有很多交流,因此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这首诗是他在送友人洪维那离开时,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再者,释普岩生活的北宋时期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僧人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同时,这个时期的人们对于离别这种情感有着深刻的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释普岩的创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