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月峡

标题包含
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月峡
两岸束青天,中有月皎皎。 乍可谓月低,不可谓天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两岸的天空如同被束缚住了,中间悬挂着明亮的月亮。 可以说月亮比较低垂,但不能说天空狭小。
去完善
释义
1. 东阳: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下辖的县级市,而陈傅良是南宋时期的文人,故“东阳”应指的是古时的地名; 2. 郭希吕:字意为在郭姓中起名的希望,这里应是诗人借用东阳的一位朋友的名字来为他撰写此诗; 3. 山园:指这位郭希吕在山中的花园或庭院; 4. 十咏:即为十首描绘山园景色及情态的诗作; 5. 月峡:这首诗所描绘的山园景色之一,一般认为是月照下的山间峡谷之意。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陈傅良的《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月峡》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月峡的美景。诗的开头,“两岸束青天,中有月皎皎”,表达了峡谷两侧的山峰紧紧环绕,仿佛要束缚住青天的意境。而中间的月亮则显得明亮而美丽,成为了这景致的焦点。接下来的诗句,“乍可谓月低,不可谓天小”,通过对比月亮与天空的大小,表达了一种深邃的思考。这句诗告诉我们,虽然月亮看起来很低,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天空变小了。这是一种暗示,提醒我们要学会在观察事物时保持全面的视角,不要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美景,更传达出了一种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月峡》出自南宋著名诗人陈傅良之手。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即南宋时期。在这首诗歌的背后,我们了解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繁荣并未掩盖人们心中那一抹淡淡的哀愁。 陈傅良生活在南宋末年,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尽管社会上涌现出许多有识之士,提倡北伐,但受到各种复杂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伐未能成功,这也成为陈傅良内心的一种郁结。在这一时期,诗人以自己独有的才情和笔触,抒发了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故乡的热爱。 在他的这首《月峡》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描绘:“月落千峰峭,猿啼万树疏。”月光映照下的群山,让诗人在心头涌上无尽的希望。然而,这种希望又被现实中不和谐的声音打破,那便是孤独的山猿的悲鸣。这或许是对现实世界压抑的象征,也或许是诗人对于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纠结。总的来说,这首诗所传达出的是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浓厚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