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倚
闲倚江楼听角声,春风两岸野花明。
渔人占得烟波阔,日日扁舟自太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倚靠在江边的高楼上,聆听那悠远的号角之声,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河岸的两边,使野花显得格外明亮。渔民们占据了宽阔的江面,每天都驾着小船悠然自得地度过平静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江楼:江边的小楼,这里指诗人所在之处。
2. 角声:古代军队中吹奏的号角声音,这里形容嘹亮的军号声。
3. 野花明:野花在阳光下显得明亮,这里形容春天的景象。
4. 渔人:以打鱼为生的人。
5. 烟波:烟雾弥漫的水面,这里形容江面的景色。
6. 扁舟:小船。
7. 自太平:自己过着安定和平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江晚景。诗人行海在江边的高楼上悠闲地倚靠着,倾听着远处传来的角声,这声音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此时,春风拂面,两岸的野花盛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而在江面上,渔人们驾着扁舟,享受着广阔的烟波,过着太平的日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闲适之情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倚》是南宋诗人释行海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13世纪,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金国和蒙古的入侵使得国家四分五裂,民众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
释行海,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生平和作品因为年代久远而鲜为人知。据记载,他曾游历江南各地,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游甚广。在诗人的生活中,他曾经历了金兵南侵、家国破碎的悲惨局面,这也为他创作这首《闲倚》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背景。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战乱中的民众生活的关切之情。他通过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同时,通过对乡民们艰辛劳作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总的来说,《闲倚》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用诗歌传达了对民众生活和时代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