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朝阳洞次孙机宜韵 其一

标题包含
游朝阳洞次孙机宜韵 其一
绿野年来喜有秋,行春到处小淹留。 朝阳亭上初披雾,水月岩中更枕流。 竹径不容周俗驾,桃蹊还泊晋渔舟。 遨头自愧非元老,滥总师干乏壮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绿野之间总是充满着喜悦与丰收的季节。在春天的路上漫步,我们总是在一些地方驻足停留。朝阳亭刚刚从雾气中显露出来,而水月岩中的流水声更让人陶醉。沿着竹径而行,仿佛无法让世俗的车辆进入;而在桃花盛开的小径上,还停泊着古代的渔舟。作为老师,我自愧并非德高望重的元老,只是承担了教育的工作,却缺乏英勇的壮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绿野:绿色的原野,形容春天的景色。 2. 年来:近年来。 3. 喜有秋:喜欢秋天。 4. 行春:巡游春天。 5. 小淹留:短暂地停留。 6. 朝阳亭:指朝阳洞,位于今湖南省。 7. 初披雾:刚揭开云雾,形容朝阳洞的美景。 8. 水月岩:指朝阳洞附近的景点。 9. 枕流:枕着流水,形容悠闲的生活。 10. 竹径:竹林间的小路。 11. 周俗驾:普通的车辆。 12. 桃蹊:桃花盛开的小路。 13. 晋渔舟:古代晋国的渔船。 14. 遨头:游玩的头领。 15. 元老:资深的老者。 16. 滥总:勉为其难地担任。 17. 师干:军队的高级将领。 18. 乏壮猷:缺乏雄壮的抱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游朝阳洞”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慨。首联描绘了绿野之中丰收的喜悦和行春时的停留。颔联描绘了朝阳亭上的晨光、水月岩中的流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颈联则通过竹径和桃蹊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和谐。尾联则表达了自己作为遨游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朝阳洞次孙机宜韵 其一》这首诗的作者是张自明。关于他的生平信息所知甚少,不过从诗题中的“机宜”来看,他可能与孙机宜有所关联。这首诗描绘了游览朝阳洞的所见所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根据题目可知,此诗为唱和之作,推测可能是在某次宴游活动中,应孙机宜之邀而创作的。 该诗的创作时间无法准确得知,但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在南宋晚期或元初时期(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一时期,经历了靖康之耻、金灭北宋后,中原地区成为金的统治范围。战乱之后,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回归,使得诗人们更加关注人文精神和社会道德,并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浓厚的历史责任感。在这种背景下,张自明的这首山水诗不仅表现了对于美好自然的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期待。 然而,此时山河破碎,朝不保夕的生活景象却深刻地影响着文人的心境,他们的诗歌往往流露出无奈、彷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也是在这首《游朝阳洞次孙机宜韵 其一》中,我们能够隐约感受到的作者情感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