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丹霞岩

标题包含
丹霞岩
玉玲珑外玉崔巍,曾与三贤识面来。 自有此山才有此,游人于此合裴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壮丽的玉玲珑石边,曾有幸与三位贤者相遇。这座山脉本身就有非凡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丹霞岩:地点名称。 2. 张自明:作者名。 3. 玉玲珑:形容美景或者珍贵的东西。 4. 玉崔巍:比喻山之高耸。 5. 三贤:指历史上著名的三位人物。 6. 识面:相识,见过面。 7. 自有此山才有此:意思是这座山是存在的证明。 8. 合:应该。 9. 游人:游客。 10. 裴回:徜徉,流连。
去完善
赏析
《丹霞岩》:这首张自明的诗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融合,以“玉玲珑外玉崔巍”突显丹霞岩石的奇特秀美,进而用“曾与三贤识面来”表达了这片景观所承载的历史底蕴。 通过“自有此山才有此”传达出丹霞岩石的形成具有天然的偶然性,而正是这偶然,却赋予了这片自然景观深厚的内涵和无尽的魅力。最后,以“游人于此合裴回”表达游客在面对这样独特景色时的沉醉与感慨,流连忘返的心情跃然纸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丹霞岩》这首诗是由明代文人张自明所创作的。在明朝末年(公元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动荡时期,国家的内外矛盾日益加剧。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文人骚客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国家的兴衰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张自明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深感国家命运的沉重压力,遂以诗歌抒发感慨。 在这首《丹霞岩》中,作者通过对丹霞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际,以自己的笔尖为武器,发出了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福祉的时代呼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