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方信孺题云崖轩

标题包含
和方信孺题云崖轩
万里风烟倚瘦藜,湘南曾自一登陴。 云崖知在宜山麓,水月传夸古洞奇。 四字丹书无梦见,千峰苍玉有谁诗。 门前系马松阴下,鸦背斜阳影屡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悠历史如云烟环绕着贫瘠之地,我曾站在湖南的一角,遥望远方。 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见证了宜山的险峻;水光月色的古老洞穴,传颂着神奇的故事。 神奇的文字从未出现在梦中,我独自行走在苍茫的山间,谁来为我写出这美丽的诗篇? 我在门前拴上马匹,躲在松树荫下,望着乌鸦背上夕阳的影子渐渐移动。
去完善
释义
1. 风烟:指沿途的风物景色。 2. 倚:依靠。 3. 瘦藜:用藜做成的拐杖,比喻旅人。 4. 湘南:湖南省南部地区。 5. 曾自:曾经独自。 6. 登陴:登上城楼。 7. 云崖:高耸入云的悬崖。 8. 知在:知道在哪里。 9. 宜山:广西宜州市境内的石钟山。 10. 水月:指云崖轩周围的风景如水和明月。 11. 古洞:古代留下的洞穴。 12. 四字丹书:古代相传有“丹书”四字藏着长生不老的秘诀。这里可能指的是云崖轩的历史传说。 13. 苍玉:形容山峰的颜色。 14. 鸦背斜阳:夕阳西下时乌鸦的剪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首联以“万里风烟倚瘦藜,湘南曾自一登陴”开篇,展示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和广阔的视野;颔联则通过“云崖知在宜山麓,水月传夸古洞奇”,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丽景色时的惊喜与赞叹;颈联以“四字丹书无梦见,千峰苍玉有谁诗”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情;尾联则以“门前系马松阴下,鸦背斜阳影屡移”为结语,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方信孺题云崖轩》是南宋诗人张自明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嘉泰年间(公元1201年至1204年)。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但边疆问题依然突出,如金国的压迫等。作为一位在朝为官的文人,张自明见证了朝廷内外诸多纷扰与矛盾。他游历各地,结交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包括方信孺。两人在闲游之余,常以诗交流,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这首《和方信孺题云崖轩》就是张自明在与好友一同游览云崖轩时,因感而发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