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洞
玉洞沉沉锁碧虚,月华曾伴日华居。
刀圭影触金丸弹,蝉蜕形留锦鲤鱼。
旧隠已荒三径草,仙人忽授数行书。
丹霞自有栖真处,十里松风可跨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洞深邃静卧在蓝天之下,月华曾伴随阳光洒满洞穴。
手中刀刃光影划过金色球丸,犹如蝉脱壳的瞬间留下痕迹于锦鲤鱼身上。
过去隐士的住所现已长满杂草,仙人却突然赐予我几页素笺。
这片红色的岩石自然便是居住的好地方,风中飘散的松树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去完善
释义
1. 栖霞洞:位于南京的一座古洞,相传有仙人居住于此。
2. 玉洞:指栖霞洞,因洞内岩石如玉般美丽而得名。
3. 碧虚:碧空,天空的别称。
4. 月华、日华:日月之光。这里指的是栖霞洞中曾有日月相伴的美景。
5. 刀圭:古代药物计量单位,约等于一分。
6. 金丸:指丹药。
7. 蝉蜕:古人认为蝉蜕可以化身为仙,这里用来形容仙境。
8. 锦鲤鱼:寓意吉祥如意的鱼,与“仙人忽授数行书”相呼应,象征仙人的馈赠。
9. 旧隠已荒三径草:隐士的旧居已经荒废,长满了杂草。
10. 三径草:原指三条小路旁的杂草,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
11. 仙人忽授数行书:仙人忽然赐予我几卷书。
12. 丹霞:红色的山石,这里指的是栖霞洞所在的景色。
13. 栖真处:修仙成道的地方。
14. 十里松风:描述栖霞洞附近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栖霞洞》张自明的这首古诗,生动地描绘了栖霞洞的优美风光和神秘的仙境氛围。诗中“玉洞沉沉锁碧虚”一句,用“玉洞”“碧虚”等词勾勒出栖霞洞的神秘景象;紧接着以“月华曾伴日华居”表现了栖霞洞曾经的光辉岁月,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刀圭影触金丸弹,蝉蜕形留锦鲤鱼”两句则进一步刻画了仙境中的神奇景象,刀圭、金丸、蝉蜕和锦鲤鱼都代表了超凡脱俗的元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而“旧隠已荒三径草,仙人忽授数行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失落、古人不再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一句“丹霞自有栖真处,十里松风可跨馿”则又展现出诗人对于仙境的美好向往,以及他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古代山水诗的代表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栖霞洞》是明代诗人张自明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深重。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张自明以诗言志,通过描绘栖霞洞的美景,抒发对自然山水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纷扰的无奈。
张自明本人曾在朝为官,但因为对朝廷腐败和官场黑暗的不满,他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游历名山大川,结交了众多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这首《栖霞洞》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栖霞洞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渴望远离世俗纷争,过上宁静生活的愿望。
总的来说,《栖霞洞》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时期,诗人在这个时期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并在游览栖霞洞的过程中创作了这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人生理想的诗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