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春暮寄友
劳矣条风力,吹成万绿稠。杨花衔小燕,荇带曳轻鸥。别后多乡梦,贫深悲旅愁。东吴三月路,破碎黑貂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劳累的风儿吹拂着枝条,形成了茂密的绿色景象。杨树的花瓣伴随着燕子,荇菜带着轻盈的海鸥游走。分别之后常常梦回故乡,贫穷使我更感旅途中的悲伤。在东吴的三月里行路,我的黑貂皮袍已经被磨损得破败不堪。
去完善
释义
1. 吴中:泛指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故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
2. 春暮:春天的最后一个月,这里指的是暮春时节。
3. 陈昂:唐朝诗人,字青丘,曲阿(今江苏丹阳)人。
4. 条风:立春时的东北风。
5. 吹成万绿稠:形容风吹过使得万木葱郁的景象。
6. 杨花:柳絮。
7. 小燕:燕子。
8. 荇带:水生植物荇菜的长叶。
9. 曳:牵引,拉着。
10. 轻鸥:飞翔在水面上的鸥鸟。
11. 别后多乡梦:离别之后常常梦见故乡。
12. 贫深:贫困严重。
13. 悲旅愁:为旅途中的困苦而悲伤。
14. 三月路:农历三月的路程。
15. 破碎黑貂裘:意指衣服破损。黑貂裘是贵重的皮衣,此处用来表示生活的困顿。
去完善
赏析
《吴中春暮寄友》是唐代诗人陈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思乡之情和对朋友的思念。
首联“劳矣条风力,吹成万绿稠”描述了春天的到来,春风吹拂,万物复苏,绿叶繁茂的景象。通过对比“力”与“绿稠”,突出了春风的力量和春天的生机。
颔联“杨花衔小燕,荇带曳轻鸥”则进一步刻画了春天的景物。杨花、小燕、荇带、轻鸥等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春天景象。
颈联“别后多乡梦,贫深悲旅愁”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心情。“乡梦”和“旅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
尾联“东吴三月路,破碎黑貂裘”则通过对黑貂裘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在旅途中遭受的困苦和艰辛。黑貂裘作为贵重的衣物,破碎则意味着生活的不易。同时,这一句也呼应了前面的“别后多乡梦,贫深悲旅愁”,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中春暮寄友》是唐代诗人陈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45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此时陈昂生活潦倒,离群索居,但他仍保持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挂念。
陈昂出生于书香门第,幼年聪颖过人,素有才名。然而命运多舛,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多次科考未能及第。这段时期的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昂身处江南水乡,面对春天的美景,他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友人。此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一段特殊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陈昂更加珍惜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