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东。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临池飞阁乍青红。移酒小垂虹。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场细雨洗净了荷花。如冰如玉般的荷香已凝结成清凉。随着井边的辘轳转动,秋天的气息逐渐传来。一早醒来,已是凉意袭来,身边的梧桐树也感受到了这丝丝凉意。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月光皎洁,佳人与竹林共舞,享受清风。
池边的楼阁瞬间被绿色和红色点缀。我们移动到那挂满彩虹的酒楼。贞元的供奉们唱起了梨园戏曲,歌声如同一颗晶莹的宝石。喝醉了的我在梦里看到孤独的云朵在天亮时消失,而那笙歌之声似乎回荡在整片天空。

去完善
释义
1. 风入松:词牌名。
2. 麓翁:即史宅之,号麓翁。为南宋著名将领史弥远之子,宴请宾客之地为其园林别墅。
3. 洗芙蓉:形容雨水洗净了荷花。芙蓉,荷花的别称。
4. 玉冷佩丁东:指秋天的凉爽气氛。玉冷,意谓如玉般清凉的环境;佩丁东,玉器撞击发出的清脆响声。
5. 辘轳:水车,这里指井上汲水的用具。
6. 秋声:秋季的声音,这里指秋天环境中的声音。
7. 傍井梧桐:靠近水井边的梧桐树。
8. 修竹清风:形容美人如挺拔翠竹般高雅,如清风般潇洒。
9. 临池飞阁:临水而建的高阁。
10. 青红:色彩斑斓。
11. 小垂虹:小巧的垂虹桥,这里代指宴会地点。
12. 贞元供奉梨园曲:典出唐德宗时宠臣李泌的故事,他曾在贞元年间充当“供奉”,管理皇家花园,并精通音律,被称为“梨园神手”。这里借以赞美宴席上的音乐之美。
13. 十香:形容音乐美妙无比。琼钟,玉制的酒杯,这里代指美酒。
14. 醉梦孤云晓色:借云彩意象描写沉醉于宴饮的欢乐氛围。
15. 笙歌一派秋空:形容音乐的嘹亮回荡,仿佛在天空中回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秋日麓翁园堂宴请宾客的场景。“一番疏雨洗芙蓉”写出了秋雨洗刷过后的芙蓉花更加清新脱俗。“玉冷佩丁东”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了秋天的清凉。接下来通过“辘轳听带秋声转”和“早凉生、傍井梧桐”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氛。下片则通过宴会中的场景如“临池飞阁乍青红”、“移酒小垂虹”以及宾客们的欢快场面“贞元供奉梨园曲”等细节描述,生动地展现了这次宴会的欢乐氛围。而结尾的“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则将这种氛围推向高潮,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梦境之中。整首词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所作。词创作于公元1254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末期,山河破碎,民生凋敝。
在这个时期,吴文英尽管并未亲历战乱,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感却深入骨髓。他的不少作品都以描绘战场景象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题。而他本人虽然才华横溢,却因科举不第而未能跻身官场,这也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
在时代背景下,宋室南渡后,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朝廷在面对北方金国的压迫下,逐渐沦为一个腐败无能的政权。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许多文人雅士纷纷选择了归隐田园,以求独善其身。而这首词中的“麓翁”便是当时的一位贤达之士,他设宴请客,以诗酒言志,抒发胸中愤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