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题相思寺
系艇依寒渚,扶筇上晚林。
山山春已立,树树雨元深。
扫叶移床坐,穿云买酒斟。
相思思底事,老大更无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把船儿系在寒冷的沙洲边,拄着竹杖走上夜晚的树林。
群山中的春天已经来临,每棵树都在春雨中深深扎根。
清理落叶、移动床位坐下,穿越云雾去打酒,然后举杯斟满。
这无尽的思念究竟是为了什么?随着年龄增长,我已心无牵挂。
去完善
释义
题目:春日题相思寺 - 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日题相思寺》,讲述了春天里作者在相思寺的感受和思考。
1. 系艇依寒渚,扶筇上晚林:泊船靠近寒冷的水中小岛,拄着手杖来到傍晚的树林中。注释:
- 系艇:将船系紧靠岸。
- 寒渚:寒冷的水中小岛。
- 扶筇:拄着拐杖。
- 晚林:傍晚的树林。
2. 山山春已立,树树雨元深:春天的景象已经出现在每座山上,每一棵树都经历了深深的雨水滋润。注释:
- 春已立:指春天已经来临。
- 元:通“原”,原本,原来。
- 深:丰富的意思。
3. 扫叶移床坐,穿云买酒斟:扫除落叶,搬动座椅,穿过云端,购买美酒,倒满酒杯。注释:
- 扫叶:清扫落叶。
- 移床:移动座椅。
- 穿云:穿越云端,形容高度之高。
- 买酒斟:购买美酒,倒满酒杯。
4. 相思思底事,老大更无心:反复地思念,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年纪大了,更没有了心情。注释:
- 相思:对某人或某事的思念之情。
- 思底事:为了什么而思念。
- 老大:年纪较大的人。
- 无心:没有心思。
去完善
赏析
《春日题相思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傍晚时分,独自前往相思寺所看到的景色以及引发的感慨。开篇两句“系艇依寒渚,扶筇上晚林”描述了诗人乘船靠近寒冷的水边,拄着手杖步入夜晚的树林,表现出一种孤独和苍茫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山山春已立,树树雨元深”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山上的树木都已经发芽,每一棵树都充满了生命力,而雨水也滋润着大地,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然而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并未给诗人带来欣喜,反而让他产生了更多的思绪。
第五句和第六句“扫叶移床坐,穿云买酒斟”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在落叶中移动床铺坐下,仰望天空,似乎在寻找答案。他穿越云雾去购买美酒,借酒消愁。最后两句“相思思底事,老大更无心”则是诗人对自己感情的反思,他表示因为相思之情而感到疲惫,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对感情充满热情。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心境相互映照,展现出诗人在面对感情困扰时的无奈与感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题相思寺》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一首题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127年,即宋徽宗时期。在这一年里,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金银财宝和典籍图书,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这一历史事件对冯时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对人生、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更加强烈。同时,这也是他选择离开故土,前往南方避难的原因之一。在此期间,冯时行接触到了许多南渡的知识分子,他们共同关注国家命运,寻求恢复国家的途径。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加深了他对国家兴亡的理解。
当时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充满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恐慌,另一方面也是文人墨客的思想交流和创新的高峰期。冯时行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寺庙景象的描绘,传达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渴望国泰民安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