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璨师房
病客尘缨外,幽斋法境中。
庭喧施鸟食,坐拂去花风。
茗溜沈瓯绿,檀烟入篆红。
忘言一相对,何处妄求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病人在家休息,享受着宁静的书房环境。外面庭院里鸟儿在争夺食物喧闹不停,而房间里只有花朵轻轻摇动带来的微风。茶叶在茶具中慢慢沉淀,散发着绿色的光芒;檀香燃烧产生的烟雾缭绕上升,渐渐形成了红色的线条。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忘记了言语,只是静静地相对而坐,哪里还需要寻找那虚无缥缈的平静呢?
去完善
释义
1. 过璨师房: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拜访一位名叫璨的禅师的过程。
2. 病客尘缨外:病客指自己身体抱恙;尘缨是指世俗的烦恼和纷争。
3. 幽斋法境中:幽斋指静谧的环境,法境是佛教用语,指超脱尘世的境界。
4. 庭喧施鸟食:庭喧表示环境喧闹;施鸟食是一种善良的行为,喂养鸟类。
5. 坐拂去花风:坐着的时候,风吹起地上的花瓣。
6. 茗溜沈瓯绿:品茗时茶汤从茶壶滴落到茶杯里的情景;沈瓯绿指茶汤的颜色。
7. 檀烟入篆红:檀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与烧香的烟气融合在一起。
8. 忘言一相对:指与璨禅师之间的交流已经达到了无言以表的状态。
9. 何处妄求空:指不必刻意追求虚无的境界,因为在生活中就可以体验到内心的平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拜访禅师时的所见所闻。首联“病客尘缨外,幽斋法境中”描述了诗人在病中摆脱尘世纷扰,来到静谧的禅房。颔联“庭喧施鸟食,坐拂去花风”描绘了庭院里鸟儿觅食的声音和禅室内清净无尘的氛围。颈联“茗溜沈瓯绿,檀烟入篆红”刻画了品茗时茶水的翠绿和熏香的火红,展现了宁静致远的意境。尾联“忘言一相对,何处妄求空”表达了诗人与禅师相对无言的境界,揭示了无须向外寻求真理的主题。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递了深远的哲理思考,使人心旷神怡,达到了艺术与自然、心灵的和谐统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璨师房》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宋庠的作品。它创作于公元1040年左右,当时正是北宋仁宗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宋庠在年轻时就已经展示出非凡的文学才华,他的诗歌才情横溢,受到世人瞩目。然而,他在官场生涯中屡遭挫折,先后两次被贬谪。第一次被贬到海康县,第二次则被贬到越州。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一时期,宋庠接触到许多佛教僧侣,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使他深受启发。因此,他在《过璨师房》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对尘世烦恼的解脱渴望。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崇尚和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