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伉上人
鸟外清闲极,谁能更似君。
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
拾句书幽石,收茶踏乱云。
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鸟儿在尘世之外享受着极大的清闲,谁还能像你一样呢?
山间的风光只有在晴天之后才能完全显现出来,瀑布的声音只有在深夜的时候才能听到。
拣选佳句写在幽静的石头上,采摘茶叶踏着纷乱的云朵。
在江边等待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终究要学习舍弃人群,独享清静。
去完善
释义
1. 鸟外:指远离尘世的境地。
2. 清闲:清净悠闲,这里形容心境宁静恬淡。
3. 更似:更能比得上。
4. 山光:山的景色。
5. 晴后见:在晴朗的天气下才能看清楚。
6. 瀑响:瀑布的声响。
7. 夜深闻:在深夜才能听到。
8. 拾句:收集诗句。
9. 书幽石:把诗句写在石头上。
10. 收茶:收取茶叶。
11. 踏乱云:行走在云朵飘浮的地方。
12. 江头:江边。
13. 无事:没有事情可做。
14. 终学:最终学习。
15. 弃人群:抛弃世俗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上人远离世俗纷扰、享受自然宁静的隐居生活。首联表达了诗人羡慕上人的清静生活,暗示了世间的纷繁复杂;颔联则描绘了青山秀水的自然风光,用“晴后见”和“夜深闻”表现出景象的静谧与清新;颈联写诗人向上人学习诗书墨宝、品茶论道的悠然自得;尾联则流露出诗人向往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希望最终能够放下红尘俗世,超脱尘世纷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伉上人》是北宋诗人释遵式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北宋中期,即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
释遵式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北宋历经太祖、太宗、真宗等皇帝的治理,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释遵式本是一位禅宗高僧,深谙佛学经典。他的诗歌主要表现禅意和佛教哲理,通过意象丰富、语言质朴的诗句,传达他对生活、自然的思考和对佛法的领悟。
释遵式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了许多坎坷和困扰,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他曾云游四方,四处化缘,期间不仅领略了各地风光,也结识了许多友人。这位“伉上人”就是他在某个机缘下结交的一位好友。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