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悲观音栴檀像

标题包含
大悲观音栴檀像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 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 南无一切法宝海,无边无尽解脱门。 南无总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诸佛印。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获无畏。 南无文殊普贤尊,一切智行圆满海。 金刚藏及金刚手,得大势等诸大士。 声闻辟支贤圣众,愿以慈眼普瞻视。 我今南无赞三宝,为欲深游大悲海。 南无大悲救厄者,昔曾值佛观世音。 入彼如来所入门,故佛授与同名号。 从闻解脱六尘缚,如声度垣不能碍。 由斯徧入微尘国,普现微尘自在身。 一一身宣总持句,施与众生无畏法。 是故娑婆世界中,皆号为施无畏者。 我昔经中值密言,能除三障名消伏。 佛称功德难思议,故我常持不敢忘。 誓向当来大劫海,徧将此句救诸苦。 为求大士加持力,故造栴檀持呪形。 烁迦罗首金色容,具足七数端严相。 母陀罗臂百千福,次第有六捉持异。 贝多叶经并宝印,华果澡鑵及杨枝。 无隙白檀雕所成,一一皆合契经造。 及状我身长跪地,顶戴吉祥安乐人。 观世音名依定实,必闻我今发大愿。 牟尼经像比丘僧,愿住世间常不灭。 护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南无:表示对佛菩萨的尊敬或皈依,即“顶礼”之意。 2. 十方三世佛:指遍满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的三世一切诸佛。 3. 本师大牟尼:指释迦牟尼佛,牟尼意为“寂静”。 4. 西方安乐刹: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 5. 十力尊:指阿弥陀佛,十力是佛陀的十种神力。 6. 过去无数劫:指过去很长的时间,劫是大时量单位。 7. 彼世世灯观世音:指过去无量劫以来,每一世都作为众生的明灯而存在的观音菩萨。 8. 三世十方诸佛印:指菩萨修行所得的印记,证明其已具备诸佛的智慧与能力。 9. 五眼具足成菩提:五眼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修得五眼便能证得菩提,即成佛。 10. 金刚藏及金刚手:均为佛教密宗中的金刚神。 11. 声闻辟支贤圣众:指佛弟子中不同层次的修行者。 12. 微尘国:指无量无数的国土。 13. 娑婆世界:佛教所说的现实世界。 14. 除密言:指去除烦恼、业障等痛苦的咒语。 15. 消伏:指消除烦恼、业障等痛苦。 16. 浼迦罗:梵语,意指头饰。 17. 母陀罗臂:佛教术语,指具有伟大善行的手臂。 18. 贝多叶经:即佛陀的真言教诫,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19. 华果澡鑵:用于沐浴的器具。 20. 杨枝:又称木鱼,佛教法器,用于诵经时计节。 21. 无隙白檀:指没有瑕疵的白檀木。 22. 端严相:指端正庄严的相貌。 23. 捉持异:指手里拿着不同的东西。 24. 顶戴吉祥安乐人:指顶礼、敬仰吉祥平安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此诗名为《大悲观音栴檀像》,是诗人释遵式为纪念观世音菩萨所作。整首诗情感深厚,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释遵式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之情。 开篇诗人先以“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两句表达对十方三世诸佛的崇敬之情,接着转向赞美观音菩萨。通过“阿弥陀佛十力尊,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等诗句表达出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心。 随后诗人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形象,以及他为什么要塑造這一形象的原因。这主要是出于对观音菩萨“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获无畏”精神的理解。 在描述观音菩萨的图像时,诗人以其艺术才华,描绘出一幅生动而庄严的画卷。尤其是以“烁迦罗首金色容,具足七数端严相。母陀罗臂百千福,次第有六捉持异。贝多叶经并宝印,华果澡鑵及杨枝。无隙白檀雕所成,一一皆合契经造。及状我身长跪地,顶戴吉祥安乐人。”诗句传达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同时表现出诗人极高的艺术造诣。 最后,诗人以“护持牟尼经像比丘僧,愿住世间常不灭。”表达了自己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和希望。这首诗将宗教信仰、艺术创造和个人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悲观音栴檀像》是北宋著名诗僧释遵式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80年至1030年之间,也就是北宋真宗、仁宗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名僧高僧如释遵式等纷纷涌现,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释遵式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浙江杭州,幼年出家为僧。他在当时被誉为“禅门宗匠”,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僧人。在他的生活中,他游历四方,广交文人墨客,与其他诗僧有着频繁的交流。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北宋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佛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推广。寺院林立,僧侣众多,佛教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遵式创作了这首描绘观音菩萨形象的诗歌,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信仰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