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十咏其十·南园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著名的园林,这里百花齐放、生机勃勃。想要了解昔日吴王的辉煌往事,那些如今的桃李花儿又会讲述些什么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2. 西施:古代越国美女,被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用以迷惑吴王,使吴国失败。这里指西施雕像或遗迹。
3. 台:此处指古时候的建筑物,类似高台、亭子等。
4. 名园:著名园林。
5. 特地:特别地。
6. 吴王:指吴国的国王,即夫差。
7. 当日:当年。
8. 若为言:如何述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苏州的南园为背景,借用了西施台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首句“西施台下见名园”点明了地点和主题,突出了南园的盛景。接着的“百草千花特地繁”描绘了园内花草繁茂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在第三句中,诗人提到想了解当年吴王的故事,这一问带出了历史沧桑之感。而最后的“后来桃李若为言”则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繁华已成过往,如今只有桃李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整首诗情感深沉,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州十咏其十·南园》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组诗《苏州十咏》的第十首。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园林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范仲淹正处于北宋中期,当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范仲淹本人也在朝廷担任要职,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然而,他并没有被权力和地位所迷惑,仍然保持着一颗对自然和人生敏锐感悟的心。
在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园林艺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苏州一带,园林众多,景色优美。范仲淹在游览这些园林时,被其中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组诗歌,以表达对江南园林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苏州十咏其十·南园》是在北宋这个特定历史背景下,范仲淹在担任要职的同时,对自然和人生产生深刻感悟后创作的一首诗。它既展现了范仲淹的政治才能,也展示了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成为北宋时期文学艺术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