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行行春向暮,犹未见花枝。
晦朔中原隔,风烟上巳疑。
常令汉节在,莫作楚囚悲。
早晚鸾旗发,吾归敢恨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渐渐接近了尾声,却仍未能看到鲜花盛开的花枝。
在这交替的时光中,仿佛有了清明节和三月三日的气氛。
但应始终保持自己的使节身份,不应过于哀伤如同战败的俘虏。
期盼着早日出发,我怎会嫌时间过得慢?
去完善
释义
《上巳》: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主题为踏青游玩。“上巳”一词来源于古代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踏青出游的日子。
1. 行行春向暮,犹未见花枝:描述诗人行走在春天的黄昏中,却还没有看到盛开的花朵。
2. 晦朔:指每个月的初一到月底。这里指阴历与阳历的区别,比喻相隔遥远。
3. 中原隔:指被分隔在南北两地。这里是诗人表达自己被流放北地的意思。
4. 风烟上巳疑:形容春天的风和烟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常令汉节在:这里的“汉节”指的是汉朝时期的一种信物,表示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始终保持着忠诚和信念。
6. 莫作楚囚悲:引用了战国时期楚国忠臣伍子胥的故事,比喻诗人在逆境中要保持坚韧的心态。
7. 早晚鸾旗发:表示诗人期待朝廷早日召他回去,自己也在时刻准备着。
8. 吾归敢恨遟: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故土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无奈。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巳》是南宋诗人朱弁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金和议之后,作者被放还南方之前,具体时间为公元1143年左右。在这期间,诗人朱弁作为南宋使臣出使金国,后被拘留长达十六年。这段时间内,南宋与金国处于战争与和平交替的时期,两国时有战事,时有小范围的和谈。
朱弁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这一时期的内心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朱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歌传达出他渴望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总的来说,《上巳》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诗人朱弁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是他被拘留在金国,而时代背景则是南宋与金国的战争与和谈交织的时期。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诗人朱弁的创作,使他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