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子文秋兴

标题包含
次韵子文秋兴
逸兴常时有,逢秋一倍多。 山长含楚雨,天逺接吴波。 寻壑同元亮,浮家伴志和。 钓竿行入手,还着向来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常拥有闲适的心情,一到秋天更浓烈。 山脉悠长含着楚地的细雨,天空遥远连接起吴地的波光。 在沟壑间寻找乐趣与元亮一起,在水上漂浮与志和为伴。 手中的钓竿已经准备好,仍然需要往日的蓑衣。
去完善
释义
1. 逸兴:超逸的意趣。 2. 逢秋:秋天到来的时候。 3. 楚雨:楚地的雨水。 4. 吴波:吴地的波浪。 5. 元亮:陶渊明的字。 6. 志和:陆龟蒙的字。 7. 浮家:迁徙不定的生活。 8. 向來:过去的;从前的。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逸兴”开篇,表达了诗人充满闲情逸致的兴味。紧接着诗人又特别强调在秋天这种心情更强烈了一倍,此句中的“秋”是作者心境的外化,一方面表现出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相互辉映,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诗人所拥有的高雅情怀。 接下来的诗句“山长含楚雨,天逺接吴波”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这里连绵不绝的山脉象征着痛苦的情绪,含蓄的雨滴则似乎倾诉着悲情。同时诗人以辽阔的天空和遥远的江水相衬托,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辽阔和哀伤。 “寻壑同元亮,浮家伴志和”这一联中,诗人借用了陶渊明和陆志和两个古人的典故。陶渊明隐居于庐山,表现了他的超脱世俗的决心;而志和则以江湖为家,寓意自由、不羁的人生。诗人借用这两个人物表达了他内心想要隐居避世的愿望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钓竿行入手,还着向来蓑”,意味着诗人认为钓鱼这种生活适合他,也适合许多像他一样的人,所以他会拿起钓鱼竿开始这样的生活。这里的“向来蓑”暗含着诗人会回归到淳朴的田园生活。整首诗以诗人对生活态度的选择作结,深化了诗的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弁的《次韵子文秋兴》是宋代著名诗人朱弁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朱弁当时46岁。这一时期,正值北宋仁宗时期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在个人生活方面,朱弁早年曾历任地方官吏,政绩斐然。后因学识渊博、才情出众而得到朝廷重用,成为翰林院学士。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官场生涯中有过多次贬谪。在这首诗中,朱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人生的哲理。 时代背景方面,宋仁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政治稳重,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昌盛。此时的文学界,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新旧两派文人展开了激烈的争鸣,推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在这种氛围下,朱弁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