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炕寝三十韵

标题包含
炕寝三十韵
风土南北殊,习尚非一躅。 出疆虽仗节,入国蹔同俗。 淹留岁再残,朔雪满崖谷。 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跧伏。 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 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 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 稍疑雷出地,又似风薄木。 谁容鼠栖冰,信是龙衔烛。 阳曦助喘息,未害揺空腹。 惠气生袴襦,仍工展拳足。 岂惟脱肤鳞,兼复平体粟。 负暄那用诧,执热定思沃。 收功在岁寒,较德比时燠。 虽余炙手熖,宁有烂额酷。 矧当凝泫辰,炎帝独回毂。 玄冥真退听,祝融端可录。 嗟予亦何者,万里歌黄鹄。 偃仰对窻扉,妍煖谢衾褥。 壮怀羞灶媚,晚悟笑突曲。 因思堕指人,暴露苦皲瘃。 频年未解甲,蹈此锋刃毒。 遥知革辂中,旰食安豆粥。 陪臣将命来,意恳诚亦笃。 有奇不能吐,何术止南牧。 君心想更切,臣罪何由赎。 此身虽自温,此志转烦促。 论武贵止戈,天必从人欲。 安得四海春,永作苍生福。 聊拟少陵翁,秋风赋茅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各地的风土民情各有不同,人们在习惯和习俗上也是大相径庭。即使走出自己的国家,到了远方,也要暂时适应当地的习惯。 在异乡待了两年,又到了寒冬季节。外面的白雪覆盖了整个山谷,我穿在身上的貂皮大衣也显得破旧不堪,只能在炕上蜷缩着取暖。烧火取暖的木柴是山里的石头,颜色深邃,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芒。火势虽然猛烈,但总有烧完的时候,然后又会有新的木头继续燃烧。熊熊的火焰仿佛在喷涌出黑色的云彩,又如同堆积的红玉。有时像大地孕育出的雷电,时而像狂风卷起的树木。谁能想象得到这火焰是由耗子栖息在冰面上引发的呢,这的确就像是传说中的龙拿着蜡烛在燃烧。阳光照进来,使得呼吸更加顺畅,也不会伤害到空空的肚子。这样温暖的环境让人从内到外都感到舒适,连皮肤下的血液都加速流动。靠火取暖的方式并没什么值得惊讶的,而手握热锅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在大寒时节完成的事情,相较于其他时候更加高尚。虽然手上的热度会慢慢消退,但并不至于烫伤皮肤。更何况在这样的寒冷天气里,只有炎帝才会独自驾车归来。冬季的来临,使人们回归宁静的生活,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而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人,在这遥远的地方唱起了黄鹄之歌。静静地坐在窗前,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不再需要温暖的被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笑看那些窘迫的时刻。想想那些在严寒中受苦受难的人们,他们无法解除盔甲,只能忍受着刀剑的毒害。遥遥无期的战乱让人们无法安心吃饭,而那些身处艰难困境的人只能喝一碗稀饭。 作为朝中使者来到这里的我,诚心诚意地为国效力。虽有解决难题的方法却不能说出来,如何才能阻止南部的战事呢?君主的心意更加急切,而我的过错却无从弥补。尽管我自身能感觉到温暖,但我心中的忧虑却越来越多。谈论战争时,总是希望停止战斗,因为只有这样,老天才会顺着人们的意愿行事。要是四海之内都能如春日般安宁,那么所有的百姓都将享有永恒的福祉。如今,我只是模仿杜甫,以秋风的名义写下一篇关于茅屋的诗歌。
去完善
释义
1. 风土南北殊:风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殊,差异。这句诗是说,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南方和北方有很大的不同。 2. 习尚非一躅:习尚,习惯和风尚。躅,足迹。这句诗是说,各地的习惯和风尚有很大差异。 3. 出疆虽仗节:出疆,离开自己所管辖的区域。仗节,拿着符节,表示身份。这句诗是说,虽然离开了自己所管辖的区域,但仍然是代表着皇帝的使者。 4. 入国蹔同俗:入国,进入其他国家。蹔,短暂。同俗,适应当地的习俗。这句诗是说,暂时要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 5. 淹留岁再残:淹留,停留。岁再残,一年又要结束了。这句诗是说,一年又要过去了,我仍然滞留在这里。 6. 朔雪满崖谷:朔雪,北方的雪。这句诗是说,北方的雪覆盖了山间的崖谷。 7. 御冬貂裘弊:御冬,抵御寒冬。貂裘,貂皮制成的衣服。弊,破旧。这句诗是说,过冬的貂皮衣服已经破旧了。 8. 一炕且跧伏:一炕,一个炕。跧伏,蜷缩身体。这句诗是说,一个炕就足以让我度过这个冬天。 9. 西山石为薪:西山,西边的山。石为薪,以石头作为柴火。这句诗是说,在西边的山上找到可以燃烧的石头。 10. 黝色惊射目:黝色,深黑色。射目,引人注目。这句诗是说,深黑色的火焰令人惊叹。 11. 方炽绝可迩:方炽,正在燃烧。绝可迩,完全无法靠近。这句诗是说,火焰正在燃烧的时候是完全无法靠近的。 12. 将尽还自续:将尽,快要熄灭。自续,自行恢复。这句诗是说,火焰快要熄灭的时候又会自行恢复。 13. 飞飞涌玄云:飞飞,飘动的样子。玄云,黑云。这句诗是说,黑云在空中飘动。 14. 焰焰积红玉:焰焰,火焰的样子。红玉,红色的宝石。这句诗是说,火焰像红色的宝石一样积聚起来。 15. 稍疑雷出地:稍疑,稍微怀疑。雷出地,打雷的声音从地面传出。这句诗是说,听到打雷的声音从地面传出,稍微有些怀疑。 16. 又似风薄木:又似,又像。薄木,风吹过树木的声音。这句诗是说,又像风吹过树木的声音。 17. 谁容鼠栖冰:谁容,谁会允许。鼠栖冰,老鼠在冰上居住。这句诗是说,谁会允许老鼠在冰上居住呢? 18. 信是龙衔烛:信是,确实是这样。龙衔烛,龙衔着蜡烛。这句诗是说,确实是这样,龙衔着蜡烛照亮了黑暗。 19. 阳曦助喘息:阳曦,阳光。喘息,呼吸。这句诗是说,阳光帮助我呼吸。 20. 未害揺空腹:未害,没有伤害。揺空腹,摇动空腹。这句诗是说,没有伤害到我的内脏。 21. 惠气生袴襦:惠气,温暖的感觉。袴襦,裤子和短袄。这句诗是说,温暖的感觉让我穿上了裤子和短袄。 22. 仍工展拳足:仍工,仍旧擅长。展拳足,舒展手脚。这句诗是说,我仍旧擅长舒展手脚。 23. 岂惟脱肤鳞:岂惟,岂只是。脱肤鳞,脱掉皮肤上的鳞片。这句诗是说,岂只是脱掉皮肤上的鳞片。 24. 兼复平体粟:兼复,同时恢复。平体粟,身体的正常状态。这句诗是说,同时恢复了身体的正常状态。 25. 负暄那用诧:负暄,晒太阳。那用诧,不用惊讶。这句诗是说,晒太阳有什么好惊讶的呢? 26. 执热定思沃:执热,握住热物。定思沃,一定会感到凉爽。这句诗是说,握住热物一定会感到凉爽。 27. 收功在岁寒:收功,取得成果。岁寒,一年的寒冷时期。这句诗是说,取得成果是在一年的寒冷时期。 28. 较德比时燠:较德,比较品德。时燠,一时的炎热。这句诗是说,比较品德是要看一时的炎热。 29. 虽余炙手熖:虽余,虽然剩下。炙手熖,炙手的火焰。这句诗是说,虽然剩下的炙手的火焰。 30. 宁有烂额酷:宁有,哪里有。烂额酷,烧焦额头的酷刑。这句诗是说,哪里有人会因为烤火而受到烧焦额头的酷刑呢?
去完善
赏析
《炕寝三十韵》是南宋诗人朱弁所作的一首五言长诗。全诗共三十句,描述了作者在北方寒冷地区的生活体验和对国家的担忧。诗人以炕寝为主题,通过对火的描绘,展现了寒冬中的生活景象和人生哲理。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安危的关切之情。 首联“风土南北殊,习尚非一躅”,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地处南北之交,风俗习惯各异。紧接着,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在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出疆虽仗节,入国蹔同俗。”这里,诗人以坚守信念的姿态,展示了他在异域环境中的适应力和忍耐力。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北方严寒的情景:“淹留岁再残,朔雪满崖谷。”其中,“淹留”一词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度日如年的感觉。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诗人选择借助火炕度过漫长的冬季:“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跧伏。”这里的“貂裘”象征着奢华与舒适,而火炕则代表了一种简朴而实用的生存方式。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火炕燃烧的过程:“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这里的“黝色”指的是燃烧后的黑色灰烬,它们散发的光芒让人惊叹。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传达出了火炕的温暖和力量。随后,他继续描绘了火焰的变化和景象:“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这些诗句生动地展示出了火焰的动态美,以及火焰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光明。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火的描绘,引申出人生哲理:“岂惟脱肤鳞,兼复平体粟。”这里,诗人强调了火不仅能给人带来温暖,还能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实现自我成长。接着,他又表达了对火的感激之情:“惠气生袴襦,仍工展拳足。”这里的“惠气”是指火的恩泽,诗人认为火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人还通过对火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安得四海春,永作苍生福。”这里的“四海春”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苍生福”则代表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这两句话中,诗人寄予了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关心。 最后,诗人以“论武贵止戈,天必从人欲”作为结语,表达了他的政治理念: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他认为,只有实现了和平,国家才能实现繁荣,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首诗虽然是以炕寝为主题,但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炕寝三十韵》是南宋诗人朱弁的代表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正值金国与南宋对峙时期。朱弁作为南宋的使者,在金国被扣为人质,度过了漫长的十年羁留生涯。 在这个特殊时期,朱弁的人生际遇充满了艰辛。他在金国遭受了残酷的迫害,甚至一度被流放到遥远的黑龙江地区。然而,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摧残,而是在逆境中保持了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他的诗作展示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在朱弁所处的时代,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紧张,战争频繁。金国对南宋实行武力侵略,而南宋则在努力抵抗的同时,谋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弁作为一名使者在金国所经历的一切,无疑是对这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总之,《炕寝三十韵》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和谈、压迫与反抗的历史时期。诗人朱弁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