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秋夜虽渐永,未抵客愁长。
秋月虽巳圎,不照寸心方。
将心贮此愁,莫作万斛量。
为月怜此夜,谁共千里光。
空令还家梦,欲趂征鸿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夜晚虽然漫长,却仍无法抵消游子的忧愁。
天上的明月已经圆满,却无法照亮游子内心的角落。
把心中的忧愁积累起来,远远超过了度量单位“斛”。
只因为今晚的月亮过于明亮,谁又能在远方共享这份美好呢?
只能回到故乡的美梦中,跟随远行的鸿雁飞翔。
去完善
释义
1. 秋夜虽渐永:永,时间长。整句意思:虽然秋天夜晚的时间逐渐变长。
2. 未抵客愁长:抵,比得上;客愁,离愁。整句意思:但是赶不上游子思家的忧愁那么漫长。
3. 秋月虽已圆:已,已经;圆,指月亮圆满。整句意思:秋天的月亮虽然已经变得很圆满。
4. 不照寸心方:寸心,比喻心情;方,方向。整句意思:但它却无法照亮我心中的方向。
5. 将心贮此愁:将,把;贮,储存;愁,忧愁。整句意思:把我的忧愁都储存在心中。
6. 莫作万斛量:莫,不要;万斛,形容数量很多。整句意思:不要让这些忧愁有衡量的标准。
7. 为月怜此夜:为月,替月亮;怜,同情。整句意思:因月亮而感伤这个夜晚。
8. 谁共千里光:共,共享;千里光,指月光照耀千里之外的地方。整句意思:谁能和我共享这千里之外的月光呢?
9. 空令还家梦:空,白白地;令,让;还家,回家。整句意思:只能让回家的梦白白地做下去。
10. 欲趁征鸿翔:欲,想要;趁,利用;征鸿,远行的鸿雁。整句意思:我想要跟随远行的鸿雁飞翔。
去完善
赏析
《秋夜》是南宋诗人朱弁所创作的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本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景色,表达了作者深厚的乡愁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联“秋夜虽渐永,未抵客愁长”中,“渐永”意为时间逐渐延长,暗示秋天夜晚的来临。然而,尽管秋夜时间逐渐增长,但作者心中的乡愁却无法得到缓解。这表明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十分强烈,无法被时间的推移所消解。
颔联“秋月虽已圆,不照寸心方”中,“已圆”指月亮已经圆满,但在作者眼中,这轮明亮的圆月却未能照耀他内心的角落。这是由于作者内心充满忧愁,使得美好的月色也无法慰藉他的心灵。这句诗表现出作者心中难以言表的哀愁。
颈联“将心贮此愁,莫作万斛量”中,作者用“万斛”来形容自己心中浓郁的乡愁。这里,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比作大量的水,形象地展现出其内心的沉重和无法排遣的愁绪。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在面对乡愁时,决心将其深埋在心底,不让它随意流露。
尾联“为月怜此夜,谁共千里光”中,作者感叹道,在这轮明月之下,谁能与他共赏这片光芒呢?这里的“千里光”意指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作者以此表达对故乡遥远、亲人难见的无奈之情。结尾两句寓情于景,使全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朱弁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初年,具体年份已经无法确定。这一时期,宋朝正面临着金国的侵略,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朱弁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波折。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为战争而被迫离开家乡,辗转流离,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恨。
在《秋夜》这首诗中,朱弁通过对秋天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如“黄叶满长巷”、“寒蛩语深夜”等诗句,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凄凉氛围。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故人千里外”、“思君不相见”等诗句,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