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别百一侄寄念二兄

标题包含
别百一侄寄念二兄
昔我别汝父,见汝立扶床。 汝今已婚宦,我须宜俱苍。 向来青云器,不佩紫罗囊。 竹林我未孤,玉树汝非常。 青衫初一尉,远在子真乡。 念将东南归,拜我溱洧傍。 上能论道义,次犹及文章。 自惭老仍僻,何以相激昂。 日暮嵩云飞,秋高塞鸿翔。 了知还家梦,先汝渡江航。 迢迢建业水,高台下凤凰。 鼻祖有故庐,勿令草树荒。 我欲种松菊,继此百年芳。 汝归约我兄,晚岁同耕桑。 请策葛陂龙,来寻金华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前我告别你的父亲,看到你正站在床边学习站立。如今你已经成婚并开始了职业生涯,而我也已经满头白发。你原本应该是青云之志的人,但还未成为佩戴紫罗囊的人物。我依然还在独自守着我们的竹林世界,而你已经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当初你还是初出茅庐的公务员,身处远离家乡的子真乡。想念着你即将回归江南,回到溱洧之畔朝拜我。你既能讨论道义,也能谈论文章,让我为自己疏于学问的老态感到羞愧,不知道如何与你共谈激昂的话题。 日暮时,嵩山之云飘散,秋天里,塞外的鸿雁飞翔。我知道我要回家了,我将比你还早渡过江流回到家乡。那遥远的建业水,在高高的台下是凤凰的象征。我的祖先故居尚存,请不要让那里的草木荒废。我希望在那儿种下松菊,延续百年的芬芳。 当你回家后,请你邀请我哥哥,让我们在晚年共同耕种。请驾驭那葛陂的神龙,一起来寻找金华山的神仙。
去完善
释义
1. 昔我别汝父:昔,过去;汝父,指你的父亲。这里表示以前我们告别的时候。 2. 见汝立扶床:见,看见;汝,你;立,站立;扶床,支撑着床。这句话意思是看到你小时候站在床上支撑自己。 3. 汝今已婚宦:婚宦,结婚与做官。这句话表示你现在已经结婚了并且有了自己的事业。 4. 我须宜俱苍:须,应该;宜,适宜;俱苍,一起变老。这句诗表达了我们都开始老去的现实。 5. 向来青云器:向来,一直;青云器,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6. 不佩紫罗囊:佩,佩戴;紫罗囊,古代官员的配饰,用来装文件等。 7. 竹林我未孤:竹林,这里指的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未孤,没有落单。这句诗表示我还未孤独,还在坚守自己的理想。 8. 玉树汝非常:玉树,这里指的是唐朝的李隆基,他曾被封为“玉树郎”;非常,不一般。这句诗赞美你是非同一般的人才。 9. 青衫初一尉:青衫,唐代低级官员的服饰;初,刚刚;一尉,一个县尉。 10. 远在子真乡:远,远离;子真,西汉末年隐士周党,字子真,这里的意思是离家乡很远的地方。 11. 念将东南归:念,思念;东南归,回到东南方的故乡。 12. 拜我溱洧傍:拜,拜访;溱洧,两河流域的古称。 13. 上能论道义:上能,首先能够;道义,道德和正义。 14. 次犹及文章:次,其次;犹及,还能涉及;文章,写作。 15. 自惭老仍僻:自惭,自我惭愧;老,年老;仍僻,仍然偏僻。 16. 日暮嵩云飞:日暮,黄昏;嵩云,河南登封中岳嵩山的云雾。 17. 秋高塞鸿翔:秋高,秋天的天空高远;塞鸿,边疆的大雁。 18. 了知还家梦:了知,完全明白;还家梦,回到家乡的梦想。 19. 先汝渡江航:先,比……早;汝,你;渡江航,渡过江河的航行。 20. 迢迢建业水:迢迢,遥远的样子;建业水,指南京秦淮河。 21. 高台下凤凰:高台,高的土台;凤凰,指南京凤凰台。 22. 鼻祖有故庐:鼻祖,祖先;故庐,旧居。 23. 勿令草树荒:勿,不要;令,让;草树荒,草木荒芜。 24. 我欲种松菊:松菊,松树和菊花,代表高洁的品质。 25. 继此百年芳:继,继承;百年芳,百年的芳香,这里指家族的光辉传统。 26. 汝归约我兄:汝归,你回来;约,约定;我兄,我的哥哥。 27. 晚岁同耕桑:晚岁,晚年;同耕桑,共同劳作。 28. 请策葛陂龙:请策,请用马鞭抽打;葛陂龙,神话中的龙,曾被困在葛陂。 29. 来寻金华羊:金华羊,浙江金华的羊,这里寓意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别百一侄寄念二兄》是南宋诗人朱弁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通过回忆与侄子过往的相处,表达了对侄子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的感伤。全诗以亲切、诚挚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亲情和对侄子成长的关心。 首联“昔我别汝父,见汝立扶床”,诗人回忆起与侄子父亲分别时,侄子尚且年幼。这一笔勾起了诗人与侄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的“汝今已婚宦,我须宜俱苍”,描述了时光荏苒,侄子已经长大成人,而诗人自己也逐渐老去。 颔联“向来青云器,不佩紫罗囊”,赞美侄子具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质,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侄子遭遇的不平。颈联“竹林我未孤,玉树汝非常”,则用竹林七贤和玉树琼枝的典故,寓意诗人与侄子都是世间难得的人才。 接下来的“青衫初一尉,远在子真乡。念将东南归,拜我溱洧傍。”描述了诗人与侄子即将分别,心中充满了不舍。同时,诗人也期待侄子能够早日归来,一起探讨道义与文章。 接下来的“上能论道义,次犹及文章。自惭老仍僻,何以相激昂。”表现了诗人对侄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道德文章的典范。然而,诗人也感慨自己的年老体衰,无法给予侄子更多的帮助。 尾联“我欲种松菊,继此百年芳。汝归约我兄,晚岁同耕桑。”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自己与侄子能够在晚年共度耕桑之乐,实现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百一侄寄念二兄》是宋代诗人朱弁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26年,即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的一年。此时正值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事频发。 在这一年里,朱弁的人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他本是汴京的一位文人,因战乱而离乡背井,辗转流离。在此期间,他与兄弟失散,思念之情愈发强烈。正是这种离乱和思念的情感,激发了朱弁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朝廷腐败无能,金兵屡次南下侵犯边境。战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然而,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朱弁仍然坚守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牵挂,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人伦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