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崔致君饷天花

标题包含
谢崔致君饷天花
三年北馔饱膻荤,佳蔬颇忆南州味。 地菜方为九夏珎,天花忽从五台至。 崔侯胸中散千卷,金瓯名相传云裔。 爱山亦如谢康乐,得此携归岂容易。 应怜使馆久寂寥,分饷明明见深意。 堆槃初见瑶草瘦,鸣齿稍觉琼枝脆。 树鸡湿烂惭扣门,桒蛾青黄谩趋市。 赤城菌子立万钉,今日因君不知贵。 乖龙耳仅兔一割,沙门业巳通三丗。 偃戈息民未有术,虽复加飡秖増媿。 云山去此纵不逺,口腹何容更相累。 报君此诗永为好,捧腹一笑万事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北方吃惯了大鱼大肉,却对南方的美味蔬菜情有独钟。 时值夏日,地菜正是最佳食材,突然收到了来自五台山的花卉特产。 崔先生学问渊博,慷慨地将这些好物与我分享,就像谢康乐那样钟爱山水。能得到这份心意,实属难得。 同情我这里物资匮乏,特意分赠礼物,情深意切。 刚打开盒子,就被瑶草和琼枝吸引住了,品味之后愈发觉得美味可口。 时令水果虽然略带湿气,但也足够美味。这种美食体验让我深感满足。 普通的蘑菇到了这里仿佛变得身价百倍,今天的美食因为你的到来而更加珍贵。 听着故事吃着美食,让人暂时忘记烦恼,生活虽艰辛,却也能在美食中找到片刻宁静。 距离青山绿水并不远,但也不能因为满足口腹之欲而劳民伤财。 这首诗希望能让你永远记住这段美好时光,毕竟人生短暂,让我们珍惜当下,笑对生活。
去完善
释义
《谢崔致君饷天花》是宋代诗人朱弁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三年北馔饱膻荤:三年,指作者被金人拘押的时间;北馔,北方的膳食;饱膻荤,指吃了大量的肉类食品。 2. 佳蔬颇忆南州味:南州,南方地区;味,味道。这句意思是,很怀念南方地区的蔬菜味道。 3. 地菜方为九夏珎:地菜,即“地黄”,一种草本植物;九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珎,同“珍”,珍贵。 4. 天花忽从五台至:天花,指天花菜,又称五台山天花;五台,即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 5. 崔侯胸中散千卷:崔侯,指崔致君;胸中散千卷,形容崔致君学识渊博。 6. 金瓯名相传云裔:金瓯,金属制作的餐具;云裔,指云端。这句意思是,金瓯的名声在云端之间流传。 7. 爱山亦如谢康乐:谢康乐,指东晋诗人谢灵运,他喜欢游山玩水;这句意思是,崔致君也像谢灵运一样喜欢山水。 8. 应怜使馆久寂寥:使馆,指宋朝使者的住所;寂寥,冷清。这句意思是,崔致君应该同情使馆已经很久没人住了。 9. 分饷明明见深意:分饷,指将食物分享给别人;深意,深厚的感情。这句意思是,通过分享食物可以看出崔致君对作者的深厚感情。 10. 堆槃初见瑶草瘦:堆槃,堆满盘子的食物;瑶草,形容食物像瑶草一样美味;瘦,形容食物量少。 11. 鸣齿稍觉琼枝脆:鸣齿,咀嚼食物的声音;琼枝,形容食物像琼枝一样美味;脆,形容食物口感脆。 12. 树鸡湿烂惭扣门:树鸡,树上的鸟巢;湿烂,指食物湿润且烂熟;惭扣门,指不好意思敲门。 13. 桒蛾青黄谩趋市:槡蛾,桑树的叶子;青黄,指桑叶的颜色;谩趋市,指在市场上随便走走。 14. 赤城菌子立万钉:赤城,地名,位于浙江省;菌子,蘑菇;立万钉,形容蘑菇形状像钉子。 15. 乖龙耳仅兔一割:乖龙,神话中的动物;耳仅兔一割,形容耳朵像兔子一样小。 16. 沙门业巳通三丗:沙门,佛教僧人;通三丗,指通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事务。 17. 偃戈息民未有术:偃戈,放下武器;息民,让人民休息;术,方法。这句意思是,要让人们放下武器休养生息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18. 口腹何容更相累:口腹,指饮食;更相累,指相互拖累。这句意思是,饮食问题怎么能让人与人之间互相拖累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谢崔致君饷天花”,描述了诗人朱弁在北方三年间吃到地道南菜天花的心情,以及对于友人崔致君赠予南菜的感激之情。 首联诗人提到,在北方吃了三年的牛羊肉之后,非常想念南方的蔬菜味道。接下来,当他从五台山得到天花的时候,这种期待已久的味觉体验让他欣喜若狂。 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崔致君的敬意。崔致君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像谢灵运一样热爱自然,为能带回天花这样的美味而感到自豪。并且,他还关爱孤寂的外交使团,特意送来了这些美味的佳肴,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的几联描绘了天花的美味,从堆盘的瑶草瘦,到入口的琼枝脆,都显示出了花天的美味。而结尾两联则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省:虽然得到了天花这样的美味,但他却感到有些羞愧,因为他并没有找到能让百姓安宁的方法。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南北饮食文化的独特见解,又展示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谢崔致君饷天花》,是由南宋诗人朱弁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朱弁是南宋初年的著名文人,与苏轼、陆游等人齐名,历任国子祭酒、给事中、秘书少监等职。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朱弁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剧变。他在南宋初期担任国子祭酒,负责教育皇子,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江西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当地的一位名叫崔致君的朋友,两人交往甚密。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朱弁通过描绘天花这一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崔致君的感激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朱弁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