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问绝句

标题包含
天问绝句
穴边酣战君臣蚁,波上群嬉婢妾鱼。 苦乐不同同一宇,问天此理竟何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洞穴边缘,君王和臣子像蚂蚁一样激烈争斗; 在水面上,奴婢们如鱼般嬉戏。 在同一个宇宙中,人们却承受着截然不同的快乐与痛苦, 这究竟是天意使然还是另有原因?
去完善
释义
1. 穴边:指蚂蚁的洞穴。 2. 酣战:激烈战斗。 3. 君臣蚁:蚂蚁社会中有分工明确的“君主”和“臣民”。 4. 波上:指水面。 5. 群嬉:在一起嬉戏。 6. 婢妾鱼:婢妾喻指鱼,强调鱼的种类繁多。 7. 苦乐:痛苦和快乐。 8. 同是:都是。 9. 问天:向上天发问。
去完善
赏析
《天问绝句》是南宋诗人朱弁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全诗以自然界中的“蚂蚁”和“鱼儿”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社会中不同阶层、地位的人们所面临的不同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蚂蚁在洞穴边缘进行的战斗以及鱼儿在水波上的嬉戏,形象地展现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如同蚂蚁)与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如同鱼儿)之间的对比。这两者形成鲜明对照:前者在为生存而艰辛拼搏,后者则在享受安逸的生活。这种对比凸显了社会的阶级差距和不公。 接着,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在同一世界之中,为何有的人痛苦挣扎,而有的人却快乐逍遥?这里,“苦乐不同同一宇”的表述使人们能够进一步反思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最后,朱弁通过对天发问的形式,揭示了这首诗的主旨:希望寻找一个合理的答案,来解决这些不公和矛盾。虽然诗人自己无法解答这一问题,但他已经成功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并关注这个问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问绝句》是南宋诗人朱弁的代表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在这一年中,朱弁身处金国,受到迫害,生活困苦。在此之前,他曾在北宋为官,但因靖康之役被俘至金国,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朱弁始终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他的诗作也因此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在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一方面,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边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国内的统治者腐败无能,政治黑暗,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弁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同情。 《天问绝句》正是朱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天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怀。同时,他也借这首诗歌传达了对正义、真理的追求和对和平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