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感怀次韵吴英叔
疾风甚雨老难禁,岭外无饧谁解吟。
双鬓客尘谙丗变,两眉郷思尽愁侵。
榆钱何处迎新火,杏粥频年系此心。
落日髙城魂易断,天临牛斗五湖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猛烈的大风和暴雨让我这个老人难以抵挡,在这山岭之外没有糖果可以慰藉谁的心灵。我的双鬓沾染了异乡的尘土,深知世间变化无常;而眉头紧锁,满是思念家乡的忧愁。在那遥远的榆树树下,我期待着新年的火种,而那碗杏仁粥始终牵系着我的心。当夕阳西下,高楼显得更加孤单,灵魂脆弱易碎;而夜空降临,明亮的星星照亮了牛斗七星和五湖四海的深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疾风:急疾的风,形容风雨交加的状态。
2. 甚雨:大雨,指风雨很大。
3. 老难禁:年老之人难以承受这样的风雨。
4. 岭外:岭南地区,这里代指南方。
5. 无饧:无饧节,指寒食节,寒食节不举火,只吃冷食。
6. 双鬓客尘:比喻在异地奔波的经历。
7. 谙丗变:了解世间的变化。
8. 两眉郷思:形容思乡的愁绪。
9. 榆钱:榆荚,即榆树的果实,形状像铜钱,因此得名。
10. 新火:清明节时扫墓祭祖的灯火。
11. 杏粥:寒食节时的食品。
12. 频年:多年,经常。
13. 髙城:高高的城墙。
14. 天临牛斗五湖深:牛斗,星名,即牵牛星和北斗星。这里形容湖水的辽阔与深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的诗歌。诗人以风雨中的衰老形象开篇,通过疾风和暴雨的描绘传达了年老体衰、难以忍受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岭外无饧这一情境,“饧”在此处是指麦芽糖,引申为故乡的美味小吃。诗人感慨在没有这些食物的地方,谁又能理解他的心情并为他唱出心中的歌呢?
诗人在第二联表达了对世间变化的感慨,他形容自己的头发因在异地做客而被尘土沾染,同时也道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榆钱和杏粥是春天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
最后一联中,诗人通过对落日和高城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同时,将天空比作五湖深,使得画面更加开阔,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邃的情感。整首诗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巧妙地传达出游子离家在外时的复杂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寒食感怀次韵吴英叔》是北宋著名文人朱弁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创作的。朱弁是江西婺源人,自幼才华横溢,擅作诗词,其诗风清丽婉约,颇受时人赞誉。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朱弁的才情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熙宁年间,正值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这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政治变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一些矛盾和冲突。朱弁作为一位文人,对这场变革持有自己的看法。他既看到了变法的积极意义,也对其中的一些弊端表示担忧。这种复杂的心态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寒食感怀次韵吴英叔》这首诗便是朱弁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吴英叔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既展现了朱弁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身处时代变革中的复杂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