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三年自云中奉使回送伴至虹县以舟入万安湖
云中六闰食无鱼,清夜时时梦斵鲈。
离汶未逾千里道,度淮先泛万象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度过六个年头,食物稀缺得连一条鱼也尝不到,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总会梦见那美味的斫鲈。虽然距离汶水还有千里之遥,但渡过淮河,便能先到那美丽的万象湖。
去完善
释义
《绍兴十三年自云中奉使回送伴至虹县以舟入万安湖》注释:
1. 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使用时间为1131年至1162年。
2. 云中:即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
3. 六闰:古代历法中一年有365天,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有15天,合计360天,剩下的5天作为闰月。这里指六年。
4. 食无鱼:形容生活条件艰苦,没有鱼肉等美食。
5. 清夜:寂静的夜晚。
6. 时时:经常。
7. 梦斵鲈:梦见斫取鲈鱼。这里是用张翰辞官归乡的典故,表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8. 离汶未逾千里道:离开汶水(即济水,位于今山东省)尚未超过一千里的路程。这里暗示即将回到家乡。
9. 度淮先泛万象湖:渡过淮河后,首先乘船游览万象湖。这里描述了旅途中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绍兴十三年(1143年)从云中返回时所经历的景色和心情。首联“云中六闰食无鱼,清夜时时梦斵鲈”表现了诗人身处偏远地区的艰苦生活,以及对家乡美味的思念之情。这里“六闰食无鱼”,表示在六个农历年里没有吃到鱼肉,表现出当地物产匮乏的生活状况;而“清夜时时梦斵鲈”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时分常常梦见家乡的美食,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颔联“离汶未逾千里道,度淮先泛万象湖”描述了诗人离开汶水尚未经过千里路程,就渡过淮河来到了万象湖。这里的“离汶未逾千里道”并非指实际的距离,而是强调诗人即将离开困境,踏上归乡之路;而“度淮先泛万象湖”则表现出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美好前景时的欣喜之情。在这里,“万象湖”不仅象征着广阔的水域,还寓含着诗人心中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绍兴十三年自云中奉使回送伴至虹县以舟入万安湖》是南宋诗人朱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北方边疆归来,乘船经过万安湖时的所见所感。在诗中,朱弁通过对沿途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绍兴十三年(1143年),南宋与金国进行和谈,朱弁作为使者被派往金国。在这次出使期间,朱弁在北方边疆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金国的统治下,北方百姓的生活困苦和社会动荡。此次出使,朱弁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返回南宋的途中,朱弁乘坐船只穿越万安湖。此时的湖面波光粼粼,两岸景色秀丽。然而,面对这样的美景,朱弁却无心欣赏,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朱弁所处的时代,南宋与金国的关系时战时和,政局不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不仅需要面对艰苦的外交工作,还需要忍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这些经历使得朱弁的诗作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浓郁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