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出廓
幽人宁免俗,踸踔且泥行。
云过溪流动,雨余池草生。
长身成跼蹐,暮景学将迎。
应被邻翁笑,有田胡不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隐士固然想要逃避世俗,但难免还是会陷入其中。云雾飘过溪流,雨水滋润池塘中的花草。身长的人在狭窄的地方感到拘束,傍晚的阳光让人学会适应。也许会被邻居取笑,但有田却不去耕种。
去完善
释义
1. "幽人":指隐居之人,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
2. "宁免俗":宁:宁愿;免俗:避免世俗之事。这句话意思是,即使我做一个隐居的人,我也愿意去感受和理解世俗的事情。
3. "踸踔且泥行":趻踔:行走困难的样子;且:表示连词或者副词的连接作用,无实义;泥行:行走在泥泞中。整句大意是,虽然行走艰难,但也得在泥泞的路上前行。
4. "云过溪流动":溪水随着云朵飘过而波动流动。
5. "雨余池草生":雨后的池塘周围,杂草丛生。
6. "长身成跼蹐":长身:身体高大的意思;成:成为;跼蹐:形容谨慎、拘束的样子。这句是说,由于身材高大,所以一直表现得小心谨慎。
7. "暮景学将迎":暮景:傍晚的景象;将迎:原意指去迎接,这里可理解为应对各种情况的意思。这句是说,面对黄昏的景象,学习去适应和处理各种事情。
8. "应被邻翁笑":应:表示推测;被:被动语态的标志;邻翁:邻居的老人家。这句意思是,可能已经被邻居的老人家嘲笑过了。
9. "有田胡不耕":胡:为什么;不耕:不去耕种。这句的意思是,家里有田地却为什么不去耕种呢?
去完善
赏析
《雨中出廓》是陈纪的一首描绘田间生活、表现诗人隐逸之志的诗。诗中,诗人以“幽人”自喻,表现出超脱世俗的恬淡心境。首联通过对比,突显诗人宁愿行走在泥泞之中,也不愿意迎合世俗。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景色:云朵飘过小溪,雨水滋润着池塘边的新生杂草。这些自然景象在诗人眼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更加衬托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颈联则以身体的长度和暮色的光影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坚守自我的人生信条。尾联则通过对邻居农夫的嘲笑进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坚定选择。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景交融,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抗拒,展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出廓》是明代诗人陈纪创作的一首描绘雨中美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这个时期正是明朝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陈纪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文学创作,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内心世界。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雨中出廓》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出廓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明朝弘治年间,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喜欢在闲暇时外出游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抒发自己的情怀。陈纪也不例外,他经常在闲暇时外出游历,观察自然景色,感受生活气息,从而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