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感
唾壶壮气已休休,呼酒田翁与劝酬。
九十日春长是雨,三千丈髪总缘愁。
棱棱颜面尘埃满,渺渺山河岁月遒。
谷饮芝餐皆可饱,人生何必稻粱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英雄豪气在唾壶中得以抒发和安放,唤来田间老者共享美酒佳肴。
春光九十天的日子,总是阴雨绵绵;三千丈的头发,多半是为了忧愁而生。
严肃的脸庞,风尘仆仆,美好山河,时光飞逝。
吃的是山珍海味、灵芝仙草,已经足够饱腹;人生的追求又何必总是局限在粮食温饱上呢?
去完善
释义
《春感》:这是一首描述春天的诗。
1. 唾壶:古代的唾壶是用来装唾液的器皿。这里用来形容作者的精神风貌。
2. 壮气:雄壮的气概。
3. 休休:放弃、停止的意思。
4. 呼酒田翁与劝酬:邀请种田的老人一起喝酒,互相劝酒。
5. 九十日春长是雨:春天有90天,但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雨。
6. 三千丈髪总缘愁:作者的长发长度达到了三千丈,而这都是因为忧愁。
7. 棱棱:形容面貌严峻。
8. 尘埃满:比喻作者的心灵被世俗所困扰。
9. 渺渺:遥远的样子。
10. 岁月遒:岁月的流逝。
11. 谷饮芝餐皆可饱:谷物和水中的营养物质都可以让人饱腹。
12. 何必稻粱谋:何必追求物质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春感》是南宋诗人陈纪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抒情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沧桑、年华易逝的感慨,同时表达了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情怀。
首联“唾壶壮气已休休,呼酒田翁与劝酬”,以唾壶作喻,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奈。诗人借呼酒与田翁共饮,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
颔联“九十日春长是雨,三千丈髪总缘愁”,描述了春天的阴雨连绵和作者的满头白发,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忧愁。
颈联“棱棱颜面尘埃满,渺渺山河岁月遒”,通过描绘容颜渐老和山河岁月的流转,传达了时光荏苒、生命无常的感慨。
尾联“谷饮芝餐皆可饱,人生何必稻粱谋”,则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只要内心满足,不必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在感叹世事沧桑的同时,诗人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保持豁达的心态,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感》是南朝诗人陈纪的一首咏春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502年至557年之间,即梁、陈两朝交替之际。这个时期,南北朝对立,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不断,民生疾苦。
陈纪,字元方,出身世家望族,其父陈谦曾为刘宋大臣。陈纪自幼聪颖,才学出众,曾任梁朝尚书郎、中书舍人等职。梁武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侯景之乱”。陈纪在这场动乱中失去家人,家道中落。
陈纪在《春感》一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他在诗中写道:“春风试手先梅蕊,未允许开已数花。”表达了春天悄然来临,梅花竞相开放的景象。又如:“故国江山徒极目,长亭草色又连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时局的担忧。
总的来说,《春感》这首诗歌创作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陈纪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