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深溪龙潭
危磴上嶙峋,泉声静更闻。
雨添三尺水,僧卧半间云。
境胜诗难好,林深日易曛。
忘言观众妙,一缕起炉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陡峭的石阶攀登着嶙峋的山峰,泉水潺潺的声音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清晰。山涧的水位因为降雨而增加了三尺,山间的僧人则宛如沉睡在半空的云雾之中。这样的美景使得诗人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而树林的幽深也让阳光容易变得昏暗。让我们暂时忘记语言,去欣赏这奇妙的景象吧,一缕轻烟从香炉中升起,给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一分神秘的氛围。
去完善
释义
1. 危磴:险峻的台阶。
2. 嶙峋:形容山势峻峭、重叠。
3. 静更闻:在宁静的环境中更能听到声音。
4. 三尺水:指雨水增加后的水深。
5. 半间云:形容云雾笼罩在山间的寺庙中。
6. 曛:日落时的余光。
7. 忘言观:佛教中的“无言观”,即观察事物不依赖于言语表达。
8. 一缕:一丝,指烟气。
9. 炉熏:香炉燃烧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陈纪在游览深溪龙潭时的所见所闻,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危磴上嶙峋,泉声静更闻”,描述了诗人沿着险峻的石阶攀登,聆听着泉水静静流淌的声音。这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颔联“雨添三尺水,僧卧半间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深溪龙潭景象。雨水使溪水上涨,僧人则在云雾缭绕的山间修行。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宁静。
颈联“境胜诗难好,林深日易曛”,则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感慨。景物之美使得诗歌难以表达出它本身的魅力,而树林深处阳光微弱,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尾联“忘言观众妙,一缕起炉熏”,是诗人在看透了世间的奥秘之后,选择沉默,静静地品味眼前的美好。通过点燃炉香,表达对闲适生活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同时也传达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悠然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深溪龙潭》是南宋诗人陈纪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陈纪辞官归隐,回到故乡福建崇安,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他在这段时间里,游览了家乡的山水名胜,深切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宁静。这种心境使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归隐田园,寻求心灵的安宁。这种社会风气对陈纪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在诗中表达了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