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增江松鹤庵
木落风高夜欲冰,襥衾来此爱幽清。
壁灯未灭见花影,山雨忽来闻竹声。
谩忆同游期后会,因思往事悟前生。
自怜粗带山林骨,坐待寒钟吼五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树叶飘落,秋风萧瑟的夜晚,气温仿佛快要结冰,我带着被子来到这幽静的地方,享受片刻的宁静。壁灯还未熄灭,依稀可见花的影子,突然间,山雨袭来,听到了竹叶摇曳的声音。不禁回想起与朋友们一起游玩的日子,期待再次相聚的时光。回味往事,感悟人生。感叹自己虽身在繁华都市,却怀揣着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着五更天的钟声敲响。
去完善
释义
1. 木落:指树叶凋落。
2. 风高:指风力较大。
3. 襥衾:指用粗布制成的被子。
4. 壁灯:指墙壁上的灯光。
5. 花影:指花的影子。
6. 山雨:指山间的雨水。
7. 竹声:指风吹竹叶的声音。
8. 谩忆:指随意回忆。
9. 期后会:指期待未来的相聚。
10. 因思:指因此想到。
11. 前生:指前世。
12. 自怜:指自我怜惜。
13. 粗带:指简单携带。
14. 山林骨:指山林中的景色。
15. 坐待:指静坐等待。
16. 寒钟:指寒冷的钟声。
17. 吼五更:指在五更时分响起。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夜宿增江松鹤庵的诗。首先,诗中“木落风高夜欲冰”表现了秋冬季节的寒冷景象,为整个诗篇奠定了冷峻的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襥衾来此爱幽清”表达了自己选择在这里投宿的原因,即喜欢这里的清幽环境。接下来的两句“壁灯未灭见花影,山雨忽来闻竹声”则描绘了松鹤庵周围的环境:壁灯映照下的花影和山雨中传来的竹声,使得这里充满了诗意。
接着,诗人通过“谩忆同游期后会,因思往事悟前生”表达了对于过去与未来的一些感慨:回忆起曾经的游伴,期待将来的重逢;思考过往的经历,领悟人生的真谛。而最后两句“自怜粗带山林骨,坐待寒钟吼五更”则是诗人以山中松鹤自喻,表达出自己宁愿在山野间度过漫长的寒夜,也不愿意离开这个宁静的地方。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诗人陈纪创作了这首《夜宿增江松鹤庵》。陈纪是明朝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而著称。
在这个时期,陈纪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曾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谪到偏远的地区。然而,这种生活经历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使他的诗歌更加深沉、感人。
明朝正德年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陈纪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的担忧。
在这首《夜宿增江松鹤庵》中,陈纪描绘了自己在增江松鹤庵过夜的场景。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表达了对自己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懈抗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