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怀

标题包含
秋怀
书剑飘零学稼迟,吾侪舍此欲安之。 愁怀惯对寒灯话,老态惟应晓镜知。 中散不堪长忤俗,陶潜所好每违时。 西风落日苹花岸,独立苍茫自咏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书籍与宝剑飘散各奔东西,学习农务我却迟迟未入门。 满心忧愁常与冷灯相伴,只有早晨的镜子知晓我日渐衰老的面容。 像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那样不愿随波逐流,陶渊明钟爱田园生活却总不逢时。 西风吹过,落日余晖洒在秋日的花圃岸边,独自站在茫茫天地间吟咏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书剑飘零:比喻读书人外出游历四方、功名未立。这里指作者离家在外求学。 2. 吾侪(lái):我们这些人,指有共同遭遇的人。侪,同辈、同类。 3. 舍此:舍弃离开这里,指放弃当前的生活状况。 4. 安之:到哪里去寻求安宁。之,表示“到”的宾语省略。 5. 愁怀:充满忧愁的心情。 6. 寒灯:寒冷的灯光,常用来形容孤独、寂寞的环境。 7. 老态:衰老的样子。 8. 惟应:只有、只能。 9. 晓镜:拂晓时的镜子,古人常用清晨的镜子观察自己的容颜,以喻衰老。 10. 中散:指三国时期的文人嵇康,字叔夜,官至中散大夫,后因触怒司马昭被杀。此处用中散代指嵇康,意为才士却遭受不幸。 11. 不堪:忍受不了。 12. 长忤俗:长期与世俗不合。 13.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生活著称。 14. 所好:喜欢的事物。 15. 每违时:常常违背当时的社会风气。 16. 西风:秋风。 17. 落日:夕阳。 18. 苹花:一种水草的花,秋天开花。 19. 独立:独自站立。 20. 苍茫:迷茫、辽阔无边。
去完善
赏析
《秋怀》是南宋诗人陈纪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词。全诗以"秋"为线索,通过对秋天的种种感受和景象的描绘,表达出诗人的孤独、无奈和追求自由的心情。 首联“书剑飘零学稼迟,吾侪舍此欲安之”。描述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如书籍和宝剑般四处漂泊的生活让诗人深感艰辛,他们对农业种植之事感觉陌生且迟慢。在现实生活困顿面前,他们想要找到心灵的安放之地,但困惑不已。 颔联“愁怀惯对寒灯话,老态惟应晓镜知”。表达了诗人生活的困苦,他们习惯于对着寒冷的灯火倾诉内心的忧愁,他们的衰老容颜只有在早晨的镜子中才能被自己发现。 颈联“中散不堪长忤俗,陶潜所好每违时”。诗人以中散和陶潜作为参照,表达出自己的矛盾心态。如同中散一样,自己不愿长期与世俗对抗;而像陶潜那样,自己的爱好往往背离了时代潮流。 尾联“西风落日苹花岸,独立苍茫自咏诗”。诗人面对秋风落日、萍水相逢的场景,独自站在苍茫的大地上,吟咏着自己的诗篇。这种场景传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但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困苦中的矛盾心理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怀》是南宋诗人陈纪所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正值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陈纪生活在战乱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在《秋怀》这首诗中,陈纪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的“落叶满地红”、“黄花映朝霞”等诗句,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战争的忧虑。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纪作为一个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关注。他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也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文人的无力。因此,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秋怀》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得整首诗具有深沉的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