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有怀寄赵华颠
一叶井梧落,微凉生瘦藤。
老兼秋共至,衰与病相仍。
砌近虫号枕,簷疏雨翳灯。
熏炉对经卷,清似住山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片梧桐叶飘落在井边,微凉的空气中泛起了稀疏的藤影。
岁月悠悠,秋天与我一同老去,体弱多病也接踵而至。
台阶旁传来昆虫在枕头上鸣叫的声音,屋檐下稀疏的雨点遮住了灯火。
香炉伴着经书阅读,这清净的景象如同隐居于山的僧人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一叶井梧落:井梧指井边的梧桐树;落,飘落。
2. 微凉生瘦藤:瘦藤,枯瘦的藤条。
3. 老兼秋共至:老,年纪大;至,到来。
4. 衰与病相仍:衰,衰弱;病,生病;相仍,相继不断。
5. 砌近虫号枕:砌,台阶;号,大声叫喊。
6. 簷疏雨翳灯:簷,房檐;疏,稀疏;雨翳,遮蔽灯光的雨水。
7. 熏炉对经卷:熏炉,香炉;经卷,佛教经典。
8. 清似住山僧:清,清静;住山僧,指长期住在山中的僧人。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一叶井梧落,微凉生瘦藤”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面:一片梧桐叶飘落,带来一丝凉爽,让瘦弱的藤蔓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这一景象既表现了秋天的来临,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丝凉意。
颔联“老兼秋共至,衰与病相仍”表达了诗人年老的无奈和对疾病的忧虑。随着秋天到来,诗人的年纪和疾病也日益加重,这使得他感到更加无助。
颈联“砌近虫号枕,簷疏雨翳灯”继续描述诗人所处的环境:虫子在墙壁附近鸣叫,稀疏的雨滴打在屋檐上,遮挡了灯光。这种环境使诗人感到孤独和凄凉。
尾联“熏炉对经卷,清似住山僧”则通过描写诗人阅读佛经、燃香取暖的画面,表现出诗人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使他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寺,心灵得到了净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早秋有怀寄赵华颠》,是由南宋著名诗人陈纪所创作的。该诗创作于公元1225年(开禧元年),正值宋金战争爆发的动荡时期。
陈纪,字子微,自号云屏山人,浙江天台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才华横溢,成年后历任南宋朝廷要职,后因忧国忧民辞官退隐。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出深远的政治见解和真挚的爱国情操。
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局势紧张,百姓生活困苦。诗人陈纪因忧国忧民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隐居。他深感自己无法为国家分忧解难,心情沉重。在此背景下,他写下这首《早秋有怀寄赵华颠》,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