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园亭二首 其一
苍头奉筇竹,稚子试春衫。
共著野人服,来游居士岩。
园蔬佐酒椀,药录贮书函。
草草非难得,从今不计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头戴竹笠的老者轻步缓行,小男孩试穿新衣迎接着春天。
一同穿上平民百姓的服饰,来到居士们的山中岩洞游玩。
新鲜的蔬菜为我们佐餐,药典书籍存储在精致的函套里。
生活虽然简朴但不失情趣,从今天起我们不再计较平凡与不凡。
去完善
释义
苍头:指头发花白的老人。
筇竹:竹子的一种,古人常用来做手杖。
稚子:小孩子。
春衫:春天的衣服。
著:穿。
野人服:粗布衣,表示生活简朴。
居士岩:可能是指一处隐逸之地。
园蔬:菜园里的蔬菜。
酒椀:装酒的碗。
药录:记录药的书籍。
贮:收藏。
书函:信封,这里可能指的是书信。
草草:随便。
从今:从此刻起。
计凡:考虑平凡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田园生活的场景。苍头(老人)手持筇竹,稚子穿着春天的衣服,大家一起穿著朴素的衣物,来到这座幽静的居士岩。诗人在这个环境中享受着自然的美景,用园圃中的蔬菜做下酒菜,将草药记录在书函中。这种简朴的生活并非难事,从此不再计较世俗的纷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张氏园亭二首 其一》刘跂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公元960年-1127年。此时正值宋朝建国之初,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诗人刘跂是北宋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刘跂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原本在朝廷任职,但由于对官场的不满,决定辞官回乡,过起了隐居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当地文人士大夫交往甚密,共同探讨诗歌创作,分享人生感悟。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繁华昌盛,但实际上已经暗藏危机。随着官僚腐败的加剧,贫富差距加大,民众疾苦重重,这些都为刘跂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在《题张氏园亭二首 其一》中,通过对张氏园亭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