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才子阴风度远关。
清愁曾向画图看。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新路陌,旧江干。
崎岖谁叹客程难。
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华横溢的少年,带着一股子忧郁的气质和深邃的眼神,站在遥远的关口。
他的哀愁曾经映射在画卷之中。
群山环绕,北斗七星已渐渐隐没;漫天飞雪,月亮的光芒显得分外寒冷。
陌生的路,熟悉的江畔,人生曲折,谁能感叹旅程艰难?
他迎着风,听到昭华的笛声,瞬间觉得满地梅花更加凋残。
去完善
释义
1. 才子:有才能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2. 阴风:寒冷的北风。
3. 远关:远方的关隘。
4. 清愁:忧愁的心情。
5. 画图:绘画作品,这里指作者的山水画。
6. 山衔斗柄三星没:山口中悬挂着北斗七星。斗柄,即北斗七星的第五颗至第七颗星,形状像勺子把。
7. 雪共月明千里寒:白雪与明亮的月光共同照亮了千里之外的寒冷景象。
8. 新路陌:新修的道路。
9. 旧江干:江河的支流。
10. 崎岖:山路不平,这里比喻道路艰难。
11. 客程:旅途中的行程。
12. 昭华笛:昭华,古代乐器名;笛,竹制管乐器。昭华笛代指优美的音乐。
13. 簌簌:形容风吹物体发出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鹧鸪天》以诗人王诜的独特视角描绘了寒冷冬季的景象和心绪。首句“才子阴风度远关”,描述了才子在寒风中行进于远方的关隘,展现出诗人在旅途中的身影,同时暗含才子的孤独与寂寥。
紧接着,诗人用“清愁曾向画图看”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感慨。这句诗意蕴丰富,既表明了自己的思绪如同画作一般深远,又暗示了心灵的迷茫与无助。接下来的两句“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形象地描绘了夜幕降临、星空闪烁、白雪皑皑的画面,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邃辽远。
下阕则描绘了诗人眼中新的路途、旧的江畔以及曲折艰难的旅程。这里,诗人以“新路陌,旧江干。崎岖谁叹客程难”表现出羁旅生涯的辛酸和对人生的反思。最后两句“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则以风声、笛声和落梅之音收尾,营造出一幅悲凉的氛围,使整首诗呈现出深沉而又苍凉的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北宋著名文人、画家王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但从词中内容可以推断出大致在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年间,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王诜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百态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感慨。他的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而关于王诜的人生际遇,历史上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他曾经经历过人生的波折。他在《鹧鸪天》中写道:“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表明了他在寻找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境界。同时,他也曾在《玉楼春·方池篇》中写道:“半篙春水滑无痕,一带寒山远有无。”这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鹧鸪天》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王诜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定的人生波折。他的诗词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