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
多情春意忆时节。
北圃人来,传道江梅,依稀芳姿,数枝新发。
夸嫩脸著胭脂,腻滑凝香雪。
问伊还记年时,正好相看,因甚轻别。
情切。
往事散浮云,旧恨成华发。
算知空对,绮槛雕栏,孜孜望人攀折。
愁未见苦思量,待见重端叠。
愿与永仿高堂,云雨芳菲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情感回忆起了春天的美好时光。
在北方的花园里,人们谈论着江梅,它似乎正焕发着新的生命力。那娇嫩的花朵就像涂了胭脂一样,散发着细腻而芳香的气息。它们似乎还记得曾经的相遇,但现在却已离别。
那时的情感如今已经消散,化为满头的白发。我知道这种感受,看着雕花的栏杆,心中渴望再次相见。我思念着未见的你,期盼着重逢的日子。希望我们能够像在高堂之上一样,共度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多情春意:春天的气氛和情感。
2. 忆时节: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3. 北圃人来:从北圃来的人。
4. 江梅:梅花的一种。
5. 依稀芳姿:形容梅花的姿态依稀可见。
6. 数枝新发:新发的几枝梅花。
7. 嫩脸著胭脂:形容梅花的颜色如同胭脂一样鲜艳。
8. 腻滑凝香雪:形容梅花的花瓣细腻光滑,香气浓郁。
9. 问伊:问她。
10. 时年:过去的时间。
11. 因甚轻别:为何轻易离别。
12. 情切:感情深切。
13. 往事散浮云:将往事看作是飘散的浮云。
14. 旧恨成华发:将过去的遗憾变成白发。
15. 算知空对:就算知道也是空对着。
16. 绮槛雕栏:华丽的栏杆。
17. 孜孜望人攀折:渴望有人攀折它。
18. 愁未见苦思量:因为还没有见到而痛苦地思考。
19. 待见重端叠:等待再次看到它。
20. 愿与永仿高堂:愿意永远模仿高堂。
21. 云雨芳菲月:指春天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黄莺儿》是一首描绘春天梅花盛开的词,词人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季节变化中,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词人以“江梅”为主题,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梅花的美丽姿态,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怀旧思绪和对爱情的渴望。
上阙描述了春天的景象,人们传讯江梅已经盛开,仿佛看到了那婀娜多姿的梅花,像一位少女,脸上涂抹着胭脂,香气四溢。这里借“江梅”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下阙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他感叹过去的时光就像浮云一样消散,旧日的遗憾如同白发苍苍。此时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对过去美好的事物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又深知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接下来,词人以“绮槛雕栏”为意象,表现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虽然内心充满了忧愁,但他仍然期待着与爱人的重逢,共度美好时光。
整首词通过春天梅花的形象,展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词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季节的变化中,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莺儿》是宋代著名文人、画家王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深受后世喜爱。在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王诜的这首《黄莺儿》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代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大致可以推断为他在晚年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其次,关于作者的人生际遇。王诜出身名门,自幼博学多才,尤以绘画见长。然而,他的命运多舛,一生历经坎坷。他曾因卷入宫廷纷争而被贬谪,后又因战功而得以平反。这些曲折的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最后,关于时代的背景知识。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词的创作,更是达到了高峰。许多著名的文人和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都在这个时期留下了大量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