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钟送黄昏鸡报晓。
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
万恨千愁人自老。
春来依旧生芳草。
忙处人多闲处少。
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
独上高楼云渺渺。
天涯一点青山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钟声迎送着黄昏,鸡鸣宣告黎明的来临。日夜交替催促着时光流转,世间种种事情何时才能解决呢?千万烦恼、万千忧虑让人日渐衰老。春天来了,绿草依然蓬勃生长。忙碌的人多而悠闲的人少。这种闲暇的时光,有几个人能体会到它的美好呢?独自登上高楼,仰望无尽的云海。远方的天边,只看得见一座青色的小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钟送黄昏鸡报晓:钟鸣和雄鸡报晓分别表示黄昏与清晨,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的流转。
2. 昏晓相催:表示日夜交替,暗示时间飞逝。
3. 万恨千愁:表示极多的烦恼和忧愁。
4. 人自老:自己渐渐老去。
5. 忙处人多闲处少:忙碌的地方人很多,而清闲的地方却稀少。
6. 闲处光阴:在清闲的时光中。
7. 独上高楼云渺渺:独自登上高楼,天空中的云朵飘渺不定。
8. 天涯一点青山小:在遥远的地方,只有那座青山显得非常渺小。
去完善
赏析
《蝶恋花》是王诜的一首词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春天的景象,传达了人生的哲理和思考。
首句“钟送黄昏鸡报晓”,以钟声与鸡鸣两个意象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流逝。接下来“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纷繁复杂、无法预测的人世的感慨。世事如浮云,不断地变化,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呢?
下阕首句“忙处人多闲处少”,揭示了社会的现状,人们总是在忙碌中度过,很少有时间去享受生活的闲暇。而“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则进一步强调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把握当下,不要让光阴虚度。
最后两句“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形象地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在这辽阔的天地间,青山虽然渺小,但它却是我们的寄托和希望。整首词通过抒写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思想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恋花》是北宋著名画家、文学家王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90年左右,即北宋中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词创作尤为盛行。
在这个时期,王诜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才华横溢,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曾因犯法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艺术创作,不仅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方面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情。
在北宋中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交流非常活跃。许多文人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词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诜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