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子瞻内翰见赠长韵

标题包含
奉和子瞻内翰见赠长韵
帝子相从玉斗边,洞箫忽断散非烟。 平生未省山水窟,一朝身到心茫然。 长安日远那复见,掘地宁知能及泉。 几年漂泊汉江上,东流不舍悲长川。 山重水远景无尽,翠幕金屏开目前。 晴云幂幂晓笼岫,碧嶂溶溶春接天。 四时为我供画本,巧自增损媸与妍。 心匠构尽远江意,笔锋耕徧西山田。 苍颜华髪何所遣,聊将戏墨忘余年。 将军色山自金碧,萧郎翠竹夸婵娟。 风流千载无虎头,于今妙绝推龙眠。 岂图俗笔挂高咏,从此得名因谪仙。 爱诗好画本天性,辋口先生疑宿缘。 会当别写一匹烟霞境,更应消得玉堂醉笔挥长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可以根据您给出的古文句子提供相应的现代白话文翻译,如下: 皇家贵族相伴在玉斗旁,忽然间洞箫音乐中断,烟雾四散。 人生中从未领略过山水胜景,如今身临其中,内心却感到迷茫。 距离长安已日渐遥远,无法再见到它;挖掘土地怎能找到水源呢? 这些年一直在汉江上漂泊不定,随着江水东流逝去,心中的悲伤却无法消散。 层峦叠嶂、水光接天,景色美不胜收;翠幕和金屏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晴天时的云雾笼罩着山峰,碧绿的峰峦与春天的天空相接。 四季的美景都成为我的绘画素材,巧妙地增减美丑。 用心构思远方的江景意境,用笔耕遍西山的田野。 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我仍然可以通过挥洒笔墨来消磨时光。 金色的江山如同被雕琢过的艺术品,翠绿的竹子也被赞誉为美好。 千年以来无虎头这样的风流人物,如今的妙笔当属龙眠。 没想到这位凡俗的画师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从此他的名声因为这位谪仙而大振。 热爱诗歌和绘画是出于人的天性,我想这或许是我与辋口先生的宿缘。 或许有一天我会再次描绘出一片烟霞般的景色,到时候必定会让玉堂中的醉笔挥毫泼墨书写长篇。
去完善
释义
1. "帝子相从玉斗边":此句中的"帝子"指尧舜禹等中国古代的君主,这里泛指皇帝。"玉斗"是一个古代的计时工具,这里可以理解为皇宫。这句意思是作者受到了皇帝的召唤来到皇宫。 2. "洞箫忽断散非烟":"洞箫"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借代音乐。"非烟"是指云彩飘渺的景象。这句表示音乐突然停止,就像云彩消散一样。 3. "平生未省山水窟":"平生"是平生的意思,"未省"是不了解的意思,"山水窟"是隐居的地方,这句表示自己以前没有去过山水优美的地方。 4. "长安日远那复见":"长安"是古都西安的别称,这里代指京城。"日远"是越来越远的意思,"那复见"是不再看到的意思。这句表示自己离京城越来越远,不能再看到了。 5. "掘地宁知能及泉":"掘地"是挖地的意思,"宁知"是怎能知道的意思,"及泉"是达到水源的意思。这句表示自己虽然努力挖掘,但是怎么能知道是否能够找到水源呢?
去完善
赏析
《奉和子瞻内翰见赠长韵》是宋代王诜的一首长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水、热爱自然的情怀。同时,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绘画技艺和对诗歌的热爱,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子瞻内翰见赠长韵》是宋代诗人王诜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神宗时期,具体年份约为公元1068年至1077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王诜成为了苏轼(字子瞻)的密友,两人共同探讨诗歌、绘画等艺术领域,相互欣赏对方的才情。 在这一时期,苏轼因其卓越的文学才能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等重要文书。而王诜则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受到宫廷和社会的高度赞誉。他们两人的友谊在当时的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这一时期正值北宋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诜和苏轼之间的唱和互动,无疑为当时的社会增添了许多文艺风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