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沁园春
帝里春归,早先妆点,皇家池馆园林。
雏莺未迁,燕子乍归,时节戏弄晴阴。
琼楼珠阁,恰正在、柳曲花心。
翠袖艳、衣凭阑干,惯闻弦管新音。
此际相携宴赏,纵行乐随处,芳树遥岑。
桃腮杏脸,嫩英万叶,千枝绿浅红深。
轻风终日,泛暗香、长蛮衣襟。
洞户醉,归访笙歌,晚来云海沈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降临,早早地装点着皇宫的花园。小鸟仍在嬉戏,燕子刚刚归来,享受着阳光与阴天交织的美好时光。豪华的宫殿和亭台,恰好在柳树弯曲的枝条和花朵之间。美丽的衣着和倚栏的身影,早已习惯于聆听新的音乐。
如今携手共进,尽情享受每一处的快乐时光,放眼望去是远处的绿树和小山。盛开的桃花和杏花,嫩绿的叶子与盛开的鲜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春风吹拂,带来了无数的花香,弥漫在衣服间。最后,我们带着醉意回到住处,伴随着夜晚的音乐和沉入远方的云海。
去完善
释义
1. 帝里:都城。这里指的是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2. 皇家池馆园林:指皇家花园或皇家园林。
3. 雏莺未迁:指春天的黄莺鸟尚未迁徙离去。
4. 燕子乍归:指燕子忽然回归,喻春天来临。
5. 时节戏弄晴阴:指春天的天气多变,时而晴朗,时而阴雨。
6. 琼楼珠阁:形容华丽的高楼和亭台楼阁。
7. 柳曲花心:柳树繁茂的枝条如同花朵般点缀着园林。
8. 翠袖艳、衣凭阑干:描绘衣着华丽的女子倚靠栏杆,观看歌舞表演的场景。
9. 纵行乐随处,芳树遥岑:四处寻找欢乐的地方,欣赏远方的树木与山峦。
10. 桃腮杏脸:形容桃花和杏花的美丽。
11. 嫩英万叶,千枝绿浅红深:描述春天桃杏花开时,绿叶中夹杂着深浅不一的红色花朵。
12. 轻风终日,泛暗香、长蛮衣襟:指春风吹拂,带来阵阵花香,弥漫在人们的衣襟间。
13. 洞户醉,归访笙歌:指宴会结束,沉醉的人们回到有音乐演奏的地方。
14. 晚来云海沈沈:指夜晚的海涛声渐渐变得低沉。
去完善
赏析
《花发沁园春》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在皇家池馆园林中欢聚宴赏的场景。在春风吹拂下,花草树木竞相开放,色彩斑斓,散发出阵阵清香。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时分的景色,以及对皇家池馆园林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绘,如“翠袖艳、衣凭阑干,惯闻弦管新音”等句,表达了人们在此地尽情欢乐的场景。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花发沁园春》是北宋著名书画家、诗人王诜的一首诗作,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王诜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政治上曾受到重视,但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贬谪。这一时期,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绘画和诗作中,以此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的画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构图而著称,诗作则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生动的描绘而受到赞誉。
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北宋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热衷于诗歌创作,以表达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关注。王诜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并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