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故人·烛影摇红

标题包含
忆故人·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沈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摇曳的红烛映照着夜幕降临,骤然醒来,却感到精神困倦。 谁能在这离别的时刻,为我唱起那首《阳关曲》?遥不可及的天涯,离愁之情无处安放。 可惜云彩已散,雨滴已逝,就像你我之间难以挽回的别离。 倚着栏杆,任凭东风吹拂我的泪眼。 那时的海棠花开正盛,燕子翩翩归来,可是黄昏时的庭院已空无一人。
去完善
释义
1. 烛影摇红:比喻烛光映照中摇曳生姿的情景。这里指在烛火下饮酒的场景。 2. 夜阑:夜晚将尽的时候。 3. 尊:同“樽”,酒杯。 4. 阳关:这里指的是《阳关曲》,又名《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 5. 云沈雨散:指朋友或亲人离去,不在一起。这里指离别之情。 6. 凭栏:倚着栏杆。 7. 海棠:一种观赏植物,春天开花。 8. 燕子:候鸟,春天从南方飞来。 9. 黄昏庭院:指傍晚时分,院子里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在夜晚的酒宴上,因为喝醉了酒而心情变得懒散,想要听一首送别的歌曲,以表达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的思念。然而,云彩飘散,雨水散去,只剩下倚靠着栏杆、满面泪水的心情。在花朵盛开的时节,小燕子飞来飞去的时候,这时的黄昏庭院显得格外寂寥和惆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故人·烛影摇红》是宋代诗人王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68年,即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在这个时期,由于王安石变法的推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王诜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身名门,自幼聪颖过人,成年后成为一代才子。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曾两次被贬谪。第一次是因为与苏轼的友谊而受到牵连,被贬至黄州;第二次则是因为参与谋反罪被流放岭南。这两次挫折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促使他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 在王诜创作这首词的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由于王安石的变法改革,朝野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对立;外部,边疆局势紧张,西夏、辽国等势力对北宋构成威胁。这种时代背景使得文人墨客们普遍感到忧虑和无奈,他们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在这种背景下,王诜创作了《忆故人·烛影摇红》一词。词中描绘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烛影摇曳、夜雨敲窗等景象,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感受和人文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