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游
金勒狨鞍,西城嫩寒春晓。
路渐入、垂杨芳草。
过平堤,穿绿迳,几声啼鸟。
是处里,谁家杏花临水,依约靓妆窥照。
极目高原,东风露桃烟岛。
望十里、红围绿绕。
更相将、乘酒兴,幽情多少。
待向晚、从头记将归去,说与凤楼人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色的马勒和马鞍,西城的春意盎然。
沿着蜿蜒的路,穿过垂柳和草地。
走过平坦的堤坝,穿过绿色的林间小径,有几声鸟儿的啼鸣。
在这里,谁家的杏树临水而立,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倒影。
放眼望去,高原上的桃花就像烟雾中的岛屿。
看着十里的地方,被红色和绿色包围。
再相互陪伴,带着酒意,有多少悠然的心情。
等到傍晚,重新回忆这一切,然后回到家里,告诉那些关心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金勒狨鞍:指豪华的马具。金勒,金属制成的马勒;狨鞍,狨皮制成的马鞍。
2. 西城: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城市西部。
3. 嫩寒:初春时的微寒。
4. 平堤:平坦的堤岸。
5. 绿迳:绿色的幽径。
6. 是处里:此处,这个地区。
7. 靓妆:打扮得光鲜亮丽。
8. 极目:放眼远望。
9. 东风:春风。
10. 露桃:初发的桃花。
11. 烟岛:烟雾笼罩的小岛,这里比喻桃林。
12. 红围绿绕:红花绿叶环绕的景象。
13. 相将:相互,一起。
14. 向晚:临近傍晚。
15. 凤楼人:凤凰阁中的人,这里指作者的亲友或家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上阕主要写作者骑马踏青的沿途景色,有嫩寒的春天早晨,有垂柳和芳草铺成的道路,还有过堤穿径时听到的鸟鸣。随后,作者发现了临水的杏树,它仿佛像一位靓妆的女子在偷偷窥视。下阕则转而描述高原上的美景,如桃花盛开的岛屿,以及十里红花绿草的景象。在这里,作者感叹了春天的美好和自己的饮酒兴致,待到晚上,他想回到佳人身边,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讲述给她听。整首词富有色彩感和动态感,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作者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作者对春天深深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青游》是北宋著名词人王诜的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90年左右,此时正是北宋中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创作《踏青游》时,王诜正值中年,他的前半生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的太平盛世。然而,到了晚年,他却因卷入皇室纷争而被贬谪至岭南。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了他的词作之中。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词歌赋的创作,特别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王诜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词人,他的作品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