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何子应登赋楼韵
使君来作牧,众若倚南山。
时节当授衣,已念赤子寒。
驾言出登眺,岂为景趣繁。
民风指顾中,惠术良欲殚。
纾怀有佳句,伏诵一再叹。
从今安田里,不度百牢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守您来做州长, 众人像依靠着南山一样依靠您.
时间到了该准备冬衣的时候了, 你已经在考虑那些穷苦的人们如何度过寒冬.
你说出去看看风景, 我知道你的目的绝非仅仅为了欣赏美丽的景色.
对于民情只需要一眼就能明了, 而您的仁爱和智慧真是让人感到敬佩.
每当想起这些, 我总会为诗中的佳句感叹不已.
从现在起, 安田里的百姓们将不再担忧生活中的困境了, 因为他们已经过了那一百座难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代地方官员。
2. 牧:管理百姓的地方官员。
3. 倚南山:依靠南面的山。这里的“南山”是一个泛指,用以形容城市靠山的位置。
4. 授衣:指出稼穑季节已到,人们需要开始准备冬衣。
5. 赤子:指百姓,这里特指贫苦的百姓。
6. 驾言:驾车出发的意思。
7. 景趣繁:风景趣味繁多。
8. 指顾中:指目所及之处,意指一目了然。
9. 惠术:施惠于民的方法。
10. 良欲殚:尽心尽力去做好事情。
11. 纾怀:抒发胸怀,表达情感。
12. 佳句:指诗中的美好诗句。
13. 安田里:指生活在平安丰饶的土地上。
14. 不度百牢关:表示生活安定,不再担心生活的困扰。"百牢关"在这里是比喻的说法,并不实指具体的地名。
去完善
赏析
《次何子应登赋楼韵》是南宋文学家王灼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歌颂了一位地方长官的仁政爱民之举,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员以民为本的赞赏之情。
首先,诗人以“使君来作牧”开篇,表达了对这位地方长官的敬意。这里的“使君”指的是州郡长官,而“作牧”则暗示了他们的职责是为百姓服务,如同牧羊人照顾羊群一样。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这位使君关心民生疾苦的场景:“时节当授衣,已念赤子寒。”这里,“授衣”是指向人民发放衣物,帮助他们在寒冷的季节里保暖。可以看出,这位使君在任期间,时刻挂念着百姓的冷暖。
随后,诗人通过描绘使君的言行,展示了他的亲民形象:“驾言出登眺,岂为景趣繁。”“驾言”意味着出游,“登眺”则是登高望远。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暗示了使君出游并非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了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接下来,诗人进一步赞美道:“民风指顾中,惠术良欲殚。”这里的“指顾”表示近在眼前,而“惠术”则代表了利民的政策措施。这两句诗表明,使君对民间风俗、百姓疾苦的了解非常深入,并且他正在竭尽所能地为民众谋福祉。
紧接着,诗人以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使君的敬佩之情:“纾怀有佳句,伏诵一再叹。”“纾怀”意味着抒发情怀,而“佳句”则表示优美的诗句。在这里,诗人通过自己诵读使君的诗句所产生的感动,传达了对使君的深深敬仰。最后,诗人以“从今安田里,不度百牢关”收篇,寓意这位使君治理下的百姓将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不再受到困苦的困扰。整首诗通过对使君的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以及为民谋福祉等行为的描述,展示了一位仁政爱民的地方长官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何子应登赋楼韵》是南宋诗人王灼在公元1180年左右创作的。
在这个时期,王灼生活在南宋绍兴年间,由于金兵南下侵扰中原,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当时的统治者却没有采取有效的军事策略进行抵抗,而是选择了与金国议和,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这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纷纷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灼作为一个爱国诗人,也积极投身于抗金斗争,关注民生疾苦。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危亡的忧虑,以及对中原地区失陷的痛惜之情。通过描绘登楼赋诗的场景,表达出诗人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以及力挽狂澜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