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舒墓
悒悒西门路,樵歌占晚云。
燐迷王弼宅,蒿长孟郊坟。
少病怜医错,题书与父分。
又言重把笔,兼欲使余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薛子舒:南宋文人,与叶适有交情。
2. 悒悒:忧郁不安的样子。
3. 西门:即“薛子舒墓”所在之处。
4. 樵歌:打柴人唱的山歌。
5. 王弼宅:指墓地附近的一处古迹,可能与薛子舒有关。
6. 蒿长孟郊坟:表示墓地周围杂草丛生。
7. 少病:年轻时患病。
8. 题书:撰写悼念薛子舒的文章。
9. 兼欲使余闻:希望能让世人了解薛子舒的才华。
去完善
赏析
《薛子舒墓》是南宋诗人叶适的一首描绘薛子舒墓地的诗。全诗通过对墓地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薛子舒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首联“悒悒西门路,樵歌占晚云”描述了墓地的位置和环境。西门路上的薛子舒墓,傍晚时分被樵歌环绕,显得格外宁静。
颔联“燐迷王弼宅,蒿长孟郊坟”以王弼宅和孟郊坟为例,表现出墓地年代久远的景象。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生命的思考。
颈联“少病怜医错,题书与父分”讲述了薛子舒因年少患病而早逝的遗憾,以及他留下的作品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尾联“又言重把笔,兼欲使余闻”则表达出诗人对薛子舒才华的赞赏,以及对未能亲自与他交流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子舒墓》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叶适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在创作此诗时,叶适正处于政治生涯的高峰期,曾任刑部尚书、翰林学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等要职,并曾力主抗金,推行“强兵富国”之策。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在历经战争之后,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内部矛盾依然严重,民间疾苦重重。而北方的宋金关系更是战和不定,时战时和,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叶适作为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政治家和文人,深感忧虑。他通过描绘薛子舒墓的景象,表达对薛子舒这位忠诚勤勉、为民谋福祉的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