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中桂

标题包含
山中桂
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 秋风何处起,先褭最长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八棵树在天空中摇曳生姿,四季常青,永不凋零。 秋风吹向何方?它最先触碰到的就是那最高最长的枝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中桂:诗题,描绘山中的桂花。 2. 雍裕之:唐朝诗人。 3. 八树:指八棵桂树。 4. 拂:轻轻掠过。 5. 丹霄:红霞。 6. 四时:四季。 7. 青不凋:四季常青,无凋零之时。 8. 秋风:秋天的风。 9. 何处起:从哪里开始吹起。 10. 先褭最长条:指桂树枝干最先摇曳生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山中桂树的美丽与坚韧。诗人以"八树拂丹霄"开篇,表现了桂树的高大与挺拔,仿佛直冲云霄,展现出一种壮丽的美感。紧接着,诗人用"四时青不凋"来形容桂树四季常绿的特性,暗示其生命力的旺盛和耐久。 在诗的后两句中,"秋风何处起,先褭最长条",诗人将视线转向秋天的风,并观察到了桂花被秋风吹拂的场景。"褭"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桂花随风飘落的美景。同时,"先褭最长条"意味着在风中,桂树的长枝条上的桂花最先被吹落,这也暗示了桂花的短暂美丽,令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桂树的描绘,既展现了桂树的壮美和生命力,又通过桂花的飘落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使人们思考生活和自然的关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桂》是唐朝诗人雍裕之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桂树的美丽景色和香气四溢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时间为唐朝(618-907年),这是一个繁荣昌盛、文化丰富的时期,诗歌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的诗人热衷于赞美自然,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在这段时间里,雍裕之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尚无确切的记载。然而,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是一个热爱自然、喜欢旅行的人,因为他在诗歌中对山中和桂树的表现非常生动细腻。 在唐朝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对自然界的美好充满了向往。这种时代背景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