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芍药
纷纷时世粧,争欲媚韶光。
正值三春暮,能教一国狂。
妖娆欺酒圣,豪丽僣花王。
不料东风恶,飘零亦太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时尚妆扮,争相展现美好春光。
正值阳春三月,引得举国欢腾。
艳丽胜过美酒,豪放堪与花魁比肩。
无奈春风无情,飘零凋落匆匆忙忙。
去完善
释义
1. "纷纷时世粧":指众多女性追求时尚装扮。
2. "争欲媚韶光":竞相吸引美好的春光。
3. "三春暮":春天的第三个月份,即暮春。
4. "能教一国狂":让整个国家的人们为之疯狂。
5. "妖娆欺酒圣":妖娆的花朵超越了美酒的魅力。
6. "豪丽僣花王":花朵华丽,如同花的帝王。
7. "不料东风恶":没想到春风也有暴戾的时候。
8. "飘零亦太忙":花朵凋落的速度很快。
去完善
赏析
《赋芍药》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咏物诗,以芍药为主题,表达出作者对时光的感叹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芍药的描绘,展现出一幅艳丽而繁华的景象,同时也揭示了繁华背后的无常和无奈。
首联“纷纷时世粧,争欲媚韶光”,描绘了当时的人们竞相打扮,试图抓住美好的时光。这里的“时世粧”指代当时的时尚妆容,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韶光”一词寓意着美好时光,表现出人们渴望抓住时间的心理。
颔联“正值三春暮,能教一国狂”,进一步强调芍药盛开的时节正值春季尾声,吸引着举国上下为之疯狂。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显出芍药的美丽与魅力。
颈联“妖娆欺酒圣,豪丽僣花王”,则是对芍药花的直接赞美。诗人以“妖娆”、“豪丽”来形容芍药花,形象地展现出其艳丽之貌;同时,“欺酒圣”、“僣花王”则表达了芍药花作为花卉之王的尊贵地位,以及对酒的蔑视。
然而,末联“不料东风恶,飘零亦太忙”,却笔锋一转,道出了芍药的悲剧命运。尽管芍药花开得如此绚丽,却因风吹雨打而凋零,体现了世事的无常。诗人以此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光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芍药》是南宋诗人虞俦于淳熙年间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虞俦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174年至1189年之间,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曾任监察御史等职。
淳熙年间(1174-1189),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这一时期金国对南宋的威胁仍然存在,边境时常发生战事。在这种情况下,虞俦以芍药为主题创作了这首诗歌。
虞俦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芍药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期盼。他通过描绘芍药的美丽和馥郁的香气,暗示了国家繁荣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像芍药一样顽强生存、抵御外侮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