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楼晴望

标题包含
江楼晴望
江干一雨收,霁色染新愁。 远水碧千里,夕阳红半楼。 笛寒渔浦晚,山翠海门秋。 更待牛津月,袁宏欲泛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旁一场雨刚停,晴朗的天空却带来了新的忧愁。 远方的水面碧波荡漾一望无际,夕阳染红了半座高楼。 傍晚时分,渔船上的笛声传来,显得格外寒冷;海门的秋意中,山峦苍翠欲滴。 再等待那明亮的月色升起,我想乘船沿着江面航行,领略这美好的夜色。
去完善
释义
1. 江干:江边。 2. 一雨收:指雨水停止。 3. 霁色:雨后晴朗的天空。 4. 新愁:刚刚生出的忧愁。 5. 远水碧千里:远处的水面显得宽广而碧绿。 6. 夕阳红半楼: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楼宇上,形成一片红色。 7. 笛寒:形容笛声凄清。 8. 渔浦:渔民聚居的水边地带。 9. 山翠:青翠的山峦。 10. 海门:大海的入口。 11. 秋:秋季。 12. 更待:等待。 13. 牛津月:指代明亮的月光。 14. 袁宏:此处指作者自己。 15. 欲泛舟:想要乘船游览。
去完善
赏析
《江楼晴望》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在此情境下的浓厚乡愁和深沉的思念之情。首句“江干一雨收”交代了背景:一场秋雨过后,江边的景物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接着,诗人通过“霁色染新愁”来表达他的内心感受,雨水洗净了尘埃,却让他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接下来的三句分别描述了远景、近景以及声音,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远方的江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如同碧玉一般;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楼之上,使它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夜晚的江边传来了渔船上的笛声,悠扬而哀愁。诗人以借景抒情的手法,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使人感受到一种浓烈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楼晴望》是唐代诗人鲁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这一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鲁交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县令、尚书郎等职务,但因时局不稳,多次被贬谪。他的诗作多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江楼晴望》这首诗中,鲁交通过对江楼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的“江楼”象征着国家的兴衰,而“晴望”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期望。总的来说,这首诗是鲁交在对当时社会现实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忧虑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