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暖烟红炬两飘香,珠箔沈沈下建章。 有燄只凭心一寸,无愁虚滴烟千行。 流苏帐里回残梦,白玉台边映宿妆。 若到蓬山留夜直,金莲应照珮锵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烛光温暖了烟雾,晶莹的珠帘垂落在宫殿之间。 心中有火焰,燃烧一寸,无忧无虑地挥洒着烟雾。 在流苏帐中回想残留的梦,白玉台前映照过夜宿的妆容。 如果能到达蓬莱仙山,留下夜晚值班的记忆,那金莲花应该能照亮我身上的玉佩响动。
去完善
释义
《烛》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鲁交的作品。下面是各句的注释: 1. 暖烟红炬两飘香:暖烟,指燃烧产生的烟雾。红炬,红色的蜡烛或火炬。香,香气。这句意思是红色的蜡烛燃烧时散发出香气。 2. 珠箔沈沈下建章:珠箔,珠帘。沈沈,垂下貌。建章,汉代宫名,这里代指皇宫。这句描绘了宫殿内珠帘低垂的景象。 3. 有燄只凭心一寸:燄,火焰。心,烛芯。这句是说蜡烛的火焰仅靠一寸长的烛芯支撑。 4. 无愁虚滴烟千行:无愁,没有忧虑。虚滴,虚拟的雨滴。烟,烟雾。千行,形容数量多。这句写出了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之多。 5. 流苏帐里回残梦:流苏,一种下垂的丝织物。帐,帐子。回,回忆。残梦,未做完的梦。这句表达了在流苏帐中回忆起往昔梦境的情景。 6. 白玉台边映宿妆:白玉台,用白玉制成的台子。宿妆,前一天的妆容。这句描述了白玉台上倒映着前一天的妆容的画面。 7. 若到蓬山留夜直:蓬山,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境。留,留下。夜直,夜间值班。这句表示如果在蓬莱仙山上留下过夜,金莲花会照亮佩带的玉佩发出响声。 8. 金莲应照珮锵锵:金莲,金莲花。应,应该。照,照射。珮,玉佩。锵锵,玉器撞击的声音。这句意味着金莲花照亮了佩带的玉佩,使它们发出清脆的响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鲁交的作品,名为《烛》。这首诗描绘了蜡烛的形象和特点,同时也寓含着诗人的情感和理想。首先,“暖烟红炬两飘香”一句,描述了蜡烛燃烧时散发出温暖的烟雾和芬芳的香气,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珠箔沈沈下建章”一句,用珠箔比喻蜡烛的火焰,暗示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怀念和对贵族生活的向往。 “有燄只凭心一寸,无愁虚滴烟千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和烟雾的独特理解。诗人认为,蜡烛的火焰虽然微弱,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燃烧出灿烂的光芒;而烟雾虽然看似无形,但却能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这两句诗也寓含着诗人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表达。 “流苏帐里回残梦,白玉台边映宿妆”两句,则通过描绘蜡烛在夜晚的宫廷生活中的作用,表现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留恋和对过去的回忆。最后,“若到蓬山留夜直,金莲应照珮锵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想象自己如果能到达理想的境地,那么他的才华和品质将会像蜡烛一样熠熠生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烛》是明代诗人鲁交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烛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困苦的生活中坚守信念和理想的精神风貌。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为您编写了以下背景介绍: 这首《烛》创作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在经济、文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个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士人阶层跻身庙堂的主要途径,然而竞争非常激烈,许多人终其一生也难以取得成功。鲁交正是这个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希望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在鲁交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虽然家境还算富裕,但他仍然面临着求学的艰辛。此外,他还遭受了多次科举失利的打击,这使得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然而,鲁交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在这种背景下,鲁交创作了《烛》这首诗。他以烛为喻,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蜡烛虽然微光,却能在黑暗中给人带来希望。正如诗人自己,尽管生活中充满挑战,但他依然坚定信念,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