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吟
露华清八极,吟上小楼东。
月色水铺地,雁声秋满空。
明河欲泻浪,瘦竹自生风。
坐久心骨爽,此怀谁与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露水清凉扩散八方,吟咏着走上小楼东边。月色如水在地上铺洒,大雁鸣叫声响彻秋空。明亮的银河如同水流倾泻,细长的竹子随风摇曳。久坐让人心旷神怡,这种情感谁能与我共鸣?
去完善
释义
1. 清夜:指月光皎洁的夜晚。
2. 鲁交:字周翰,号柳塘,宋代著名文学家,广东潮州人。
3. 露华清:形容露水晶莹如霜。
4. 八极:泛指八方,这里借指广阔的天地。
5. 小楼东:位于东边的小楼。
6. 水铺地:月光如水洒在地面上。
7. 明河:银河,也称天河。
8. 欲泻浪:比喻银河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
9. 瘦竹:竹子经风拂过显得稀疏,故称瘦竹。
10. 心骨爽:身心舒畅的意思。
11. 此怀:此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清夜吟》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美景及诗人的孤独之感。“露华清八极”一句开篇便展现出了秋天的清爽气息。接下来诗人以“吟上小楼东”表达了自己在东方的小楼上诗意盎然地吟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月色水铺地,雁声秋满空”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月色水铺地”将月光比喻为如水般倾泻在地面上,生动形象;“雁声秋满空”则形容秋空中雁群的鸣叫,嘹亮而显得萧瑟。
颈联“明河欲泻浪,瘦竹自生风”则转向描绘静景。明亮的银河仿佛要倾泻出波涛汹涌的水浪,而立着的竹子也似乎在秋风中摇曳生姿。这一联展现出秋天宁静的美感。
最后两句“坐久心骨爽,此怀谁与同”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慨。独自坐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身心舒畅,但这样的感受又找谁去分享呢?这两句深化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夜吟》是南宋诗人鲁交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260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灭亡前夕,国家政治腐败,民族矛盾激化,战争频繁,民生疾苦。
鲁交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多次应试未果。在南宋末年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选择了隐逸山林,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这首《清夜吟》中,他以清夜的宁静来反衬社会的纷扰,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内部争权夺利,蒙古铁骑南下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一历史背景,鲁交作为一个文人,无法直接投身战场,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