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

标题包含
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
莫道无幽致,常来到日西。 地虽当北阙,天与设东溪。 疎苇寒多折,惊凫去不齐。 坐中皆作者,长爱觅分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建勋(872年-952年),字致尧,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在唐朝末年,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别以为这里没有清幽雅致的景色,其实它每天都陪伴我们到日落西山。 这个地方虽然地处北方皇城,但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一条美丽的溪流。 稀疏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惊起的水鸟飞散得参差不齐。 席间都是才华横溢的朋友们,大家都喜欢寻找合适的题目进行创作。
去完善
释义
1. 莫道无幽致:莫,不要;幽致,幽静的风景。 2. 常来到日西:到日西,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 3. 地虽当北阙:地虽,地方虽然;北阙,北方的宫殿。 4. 天与设东溪:天与,天意赐予;东溪,东方的小溪。 5. 踈苇寒多折:踈苇,稀疏的芦苇;寒,寒冷的天气;多折,多曲折。 6. 惊凫去不齐:惊凫,受惊的水鸟;不齐,指水鸟飞走时队形不一。 7. 坐中皆作者:坐中,在座的人;皆,都;作者,文人墨客。 8. 长爱觅分题:长,长久;觅,寻找;分题,分题诗,古代文人间的一种游戏,各自选题写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以冬日青溪草堂为主题,通过对草堂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此处的幽静生活和创作灵感。首联点明诗人经常光顾这个草堂,表现出他对这个地方的钟爱。颔联则描述了草堂的位置和周边环境,虽然地处北方,但却有溪水环绕,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颈联通过描绘草堂周围的芦苇和水鸟,进一步展现了草堂的清幽之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们在草堂中的相聚,他们在此地寻找创作灵感,分享诗词心得。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悠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是唐朝诗人李建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仍然追求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他们或游历山水、或隐居于世,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李建勋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选择了隐居生活。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富有哲理,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正是他隐居生活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寒冷冬天时,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的品质。 在本诗中,李建勋通过对青溪草堂的描绘,展现了他在寒冷冬日里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悟,也反映出他对时代的关注与忧虑。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建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用这首诗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