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出书怀
闲游何用问东西,寓兴皆非有所期。
断酒只携僧共去,看山从听马行迟。
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
应有交亲长笑我,独轻人事鬓将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漫步不需纠结方向,寄托情怀并无固定目的。
放下酒杯与僧侣共享旅程,欣赏山景随马儿缓缓前行。
山间田野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原野上的黄鹂歌唱着庄稼成熟时的喜悦。
亲朋好友应该会嘲笑我的孤寂,独自轻视世事,头发已逐渐斑白。
去完善
释义
1. 闲游:指闲暇时的出游活动。
2. 何用:何必。
3. 东西:方位名词,指向东向西的方向。
4. 寓兴:寄托兴致,即兴创作诗歌的修辞手法。
5. 有所期:有预期的目的或期望的结果。
6. 断酒:戒酒,断绝饮酒的行为。
7. 僧:指僧人,即出家修行的佛教徒。
8. 看山:欣赏山水景色。
9. 从听:任由马匹行走,随其自然。
10. 马行迟:马的行走速度缓慢。
11. 溪田:溪流边的田地。
12. 雨涨:雨水上涨。
13. 禾生耳:指禾苗生长出来。
14. 原野:平原旷野。
15. 莺啼:形容黄莺鸣叫。
16. 黍熟时:指黍子成熟的时候。
17. 应有:表示猜测。
18. 交亲:亲戚和朋友。
19. 长笑我:长时间嘲笑我。
20. 独轻:独自轻视。
21. 人事:人世间的事务。
22. 鬓将衰:形容头发逐渐变白,即将衰老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闲出书怀》是一首描绘诗人自我调适心态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他在闲游中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心境的变化和人生态度的调整。
首先,诗人在首联提出了自己的出游观:“闲游何用问东西,寓兴皆非有所期。”诗人认为,闲游的目的不在于去向何方,而在于通过游历得到心灵的愉悦和感悟。这种游历并无特定的期待和目标,而是让心情随兴而起,自然而然地沉浸在大自然中。
接着,在颔联和颈联中,诗人具体描述了与僧人共游、听马行迟、欣赏田园风光等情景。这些画面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闲游时的愉快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与僧人的交流,体悟到内心的宁静;通过观察马的行迟,体会到自然的律动。
最后,在尾联中,诗人提到了亲人的担忧和自己的感受:“应有交亲长笑我,独轻人事鬓将衰。”虽然诗人在闲游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但他也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可能会让亲友觉得他不关心世事,甚至因此而嘲笑他。然而,诗人并不在意这些世俗的看法,他宁愿独自面对人生的变化,也不放弃内心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出书怀》是晚唐诗人李建勋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即唐朝末年。
在这个时期,晚唐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然而,诗人李建勋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一生。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便才华横溢,历任刺史、节度使等职,但由于宦官的陷害,最终被迫辞官归隐。
在这一时期,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忧国忧民之情。李建勋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闲出书怀》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于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