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日酬祥松二公见访

标题包含
夏日酬祥松二公见访
多谢空门客,时时出草堂。从容非有约,淡薄不相忘。 池映春篁老,簷垂夏果香。西峰正清霁,自与拂吟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建勋(872年-952年),字致尧,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在唐朝末年,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感谢那些有空来我茅屋的朋友们,他们总是时常造访。他们的举止从容不迫,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约定,但彼此间的情谊却难以忘怀。 池塘里倒映着春天翠竹的影子,屋檐下垂挂着夏天的果实。此时西边的山峰正是景色宜人的时候,我与朋友们一同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共享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多谢:表示衷心感谢; 2. 空门客:佛教用语,指僧人,这里指的是来访的李祥松等人; 3. 时时:时常、经常; 4. 出草堂:走出居住的茅草屋; 5. 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6. 非有约:并非事先约好; 7. 淡薄: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意境; 8. 不相忘:不要忘记彼此的感情; 9. 池映春篁:池水倒映着春天的竹子; 10. 簷垂夏果:屋檐下悬挂着夏天的果实; 11. 西峰:西山峰,作者居住地附近的地标; 12. 清霁:天空晴朗明净; 13. 拂吟床:轻轻拂去床上的灰尘,准备休息时吟咏诗歌。
去完善
赏析
《夏日酬祥松二公见访》是唐朝诗人李建勋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该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的闲暇时光中,两位友人来访的场景和心情。诗人运用丰富的自然景观元素以及生动的拟人手法,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和和谐,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酬祥松二公见访》是唐朝诗人李建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末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即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建立的时期。 在唐末五代这个动荡的时期,李建勋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唐朝的官员,后因战乱而避居江南。他在江南地区广交朋友,与当地的文人墨客交流诗作。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许多描绘江南风光和感慨人生际遇的诗篇。 在诗的创作背景下,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唐朝末年,由于宦官弄权、藩镇割据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五代十国时期,虽然国家分裂,但文学创作并未因此而停息。相反,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通过诗歌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中,李建勋以夏日为主题,表达了对祥松二公来访的感激之情。他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与朋友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以及对于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