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
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薄暮浴清波,斜阳共明灭。
差池失群久,幽独依人切。旅食赖菰蒲,单栖怯霜雪。
边风昨夜起,顾影空哀咽。不及墙上乌,相将绕双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边的溪流里,有一只白色的雁鸟,它的羽毛是如此的光滑和洁白。傍晚时分,它沐浴在清澈的水波中,与落日的余晖一同闪烁。这只离群的雁鸟,一直孤独地依靠着人类生活。依赖于水生植物作为食物来源,畏惧严寒的季节。昨晚突然吹起了寒风,它只能独自对着影子悲哀。而远远不如那些墙上的乌鸦,能够结伴绕飞皇宫的双阙。
去完善
释义
1. 东溪:古代水名,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带。
2. 薄暮:即黄昏,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3. 差池:纷乱不齐;此处指失去同伴。
4. 菰蒲:植物名称,一种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5. 边风:边疆的风声或战事的消息。
6. 双阙:古代宫殿、祠庙等大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去完善
赏析
《白雁》是唐代诗人李建勋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白雁为题,通过对白雁生活习性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白雁孤独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首联“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描绘了白雁的形象:在东溪边有一只白雁,它的羽毛洁白无瑕,光彩照人。这里,诗人用“皎洁”来形容白雁的羽毛,形象地表现了白雁的高贵品质。同时,这也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使读者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期待。
颔联“薄暮浴清波,斜阳共明灭”,描绘了白雁在黄昏时分沐浴在水中的情景: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水面上,白雁在水中嬉戏,与斜阳相映成趣。这里的“明灭”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夕阳与水面的光影变化,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颈联“差池失群久,幽独依人切”,抒发了白雁失去同伴后的孤独心情:白雁因为意外失去了原有的群体,它独自一人生活,倍感寂寞。这里的“幽独依人切”,形象地表现了白雁渴望与人亲近的心情。
尾联“边风昨夜起,顾影空哀咽”,进一步描绘了白雁在寒风中的凄惨景象:昨夜突然刮起了狂风,白雁在风中瑟瑟发抖,顾影自怜,发出了哀伤的鸣叫。这里的“空哀咽”,形象地表现了白雁在寒风中的无奈和悲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雁》是晚唐诗人李建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当时唐朝已处于衰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建勋的个人经历也十分曲折。他曾官至尚书郎、尚书右丞等职,但因政治斗争而遭贬谪,流寓江南地区。在漂泊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民生疾苦和社会乱象,这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白雁》一诗中,李建勋通过对白雁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将白雁比作纯洁无暇的品质,赞美它们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同时,他也将白雁视为国家兴亡的象征,暗示着唐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