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演武亭秋闱较射

标题包含
演武亭秋闱较射
卸却缝衣拂战裙,天山三箭可谁群。眼空百步穿杨叶,巧弋双雕落阵云。投笔每怀班定远,请缨长忆汉终军。丈夫夙抱鹰扬志,伫勒燕然纪窦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建勋(872年-952年),字致尧,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在唐朝末年,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脱下衣裙,挥手决战疆场,天山一战谁与争锋。双眼能穿透百步之遥,轻松射中目标,如同双雕落地般镇定从容。想起投笔从戎的班超,立志报国的终军,我亦豪情万丈,向往那猎鹰展翅的英姿。时刻准备着,跃马扬鞭,功名载入史册。
去完善
释义
1. 演武亭:古代指用于军事操练的亭子。 2. 秋闱:科举考试之一。 3. 较射:比试射箭技艺。 4. 天山:泛指西北边陲之地。此处喻指抵御外敌,守护疆土。 5. 三箭可谁群:形容箭术高超,无人能敌。 6. 百步穿杨叶:语出《战国策·西周策》,形容射箭技术精湛。 7. 巧弋双雕:喻指箭术高强,一举射中两只大雕。 8. 投笔每怀班定远:借用班超弃笔从戎,成为名臣的典故,表示对沙场建功的向往。 9. 请缨长忆汉终军:引用西汉少年名将终军主动请缨抗击匈奴的故事,表达对报国之志的坚定决心。 10. 丈夫夙抱鹰扬志:指男儿立志要像雄鹰一样翱翔蓝天,为国效力。 11. 伫勒燕然纪窦勋:化用窦宪破匈奴后刻石记功于燕然山的典故,表示自己也将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英勇的战士们娴熟射箭技艺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诗人以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军事将领们的精湛武艺与英勇气概,使人仿佛置身于紧张的战斗氛围中。诗歌在情感与视觉上形成强烈冲击,充分展示了诗人在描绘战场场景上的独特手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演武亭秋闱较射》是五代时期著名文人李建勋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40年左右,正值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那个时候,李建勋担任南唐的尚书右丞,主管军事和政务。由于他长期在宫廷中任职,对皇室贵族的奢侈生活和朝政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又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无法实现理想。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演武亭秋闱较射场面的诗歌。 这首诗歌描述了秋季比武的激烈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勇敢善战的精神风貌。然而,诗人并没有过分渲染战争的胜利,而是通过“世事如云变”这一句,表达了对于世事无常、战乱不断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