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升元阁
登高始觉太虚宽,白雪须知唱和难。
云渡琐窗金牓湿,月移珠箔水精寒。
九天星象帘前见,六代城池直下观。
唯有上层人未到,金乌飞过拂阑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得高时,天空显得格外广阔;雪白的云朵飘荡,却难以合唱共舞。
云雾笼罩了窗棂,湿润了金色的匾额;月光挪移,水精帘变得寒冷。
星空在九霄之上闪耀,城池则在下方历历可见。
只有到达高处的人才能领略这番景色,太阳已经飞越天空,轻拂着栏杆。
去完善
释义
1. 太虚:指天空或天宇。
2. 白雪:比喻高雅的诗歌或作品。这里应理解为建康(南京)文人所写的诗作。
3. 唱和:谓以诗词互相赠答唱和。
4. 琐窗:谓雕饰繁富的窗户。
5. 金牓:指金黄色或金色的榜文。
6. 珠箔:珍珠编织成的门帘。
7. 水精:水晶。
8. 六代城池:南京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故称“六代城池”。
9. 金乌:神话传说中太阳之精,亦借指太阳。
10. 拂阑干:轻轻地拍打栏杆。
去完善
赏析
《登升元阁》是唐代诗人李建勋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诗人在登临升元阁时的所见所思。这首诗通过对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和对世事变幻的感慨。
首联“登高始觉太虚宽,白雪须知唱和难”,意味着在登上高处时,才能感受到天空的辽阔和无限,而想要理解和领会这种宽广的境界,就如同攀登雪山一般艰难。这里以“太虚”比喻诗人内心的境界,同时以“白雪”象征知识和理解的深度。
颔联“云渡琐窗金牓湿,月移珠箔水精寒”,描写了登阁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云朵飘过窗户,让金色的榜单显得湿润;月亮移动,使得帘幕上的珠子闪烁着寒冷的光芒。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登临高处时的所见所感。
颈联“九天星象帘前见,六代城池直下观”,意为在升元阁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九天的星象,同时也能俯瞰到下面的六朝古都。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居高临下的视角,也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尾联“唯有上层人未到,金乌飞过拂阑干”,表示在更上一层的地方,还有尚未到达的人们,而太阳已经悄然升起,洒向扶栏。这句诗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哲思:尽管人们在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但时间却在不经意间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升元阁》是唐朝诗人李建勋的一首描绘登阁抒怀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具体为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期,随着唐朝的衰落,各地藩镇割据势力逐渐兴起,政治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李建勋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在朝为官,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晚年时,他在江西庐山南麓的洪州担任刺史,并在此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
在《登升元阁》这首诗中,李建勋通过对升元阁的描绘,表达了他在晚年的孤独与无奈。他站在高高的楼阁上,俯瞰四周的风景,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此时的唐朝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取而代之的是各地的藩镇割据。李建勋作为一名官员,见证了这一历史变革,心中充满了感慨。
总的来说,《登升元阁》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李建勋在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双重影响下,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视角,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去完善